李玲惠師姊(明奉)分享校園推動「生命教育」的做法與成果,精彩的演說讓學員聽得投入。(攝影者:李淑慧,地點:慈濟雙和靜思堂,日期:2015/08/23)

「我回來了!」2017年8月1日自公立高中退休,李玲惠回到花蓮擔任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承擔起慈濟中學、小學及幼兒園的領航舵手。這次來參加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的「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共修,也分享了她的慈濟因緣與教育理念。 

直指人心 教育根本

1995年,李玲惠在慈濟臺北分會第一次參加「慈濟教師聯誼會」活動,之後的歷次活動,也看到很多感人的事,讓她對於教育有不同的啟發。

一次,證嚴上人在臺上,輕輕的講:「社會病了,教育很重要……」那一天,大約有一千位教育夥伴聽到後就開始流淚;而李校長心裡想著,教育要發揮影響力,就是要與宗教結合,才能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慧命,於是她加入教聯會,從培訓到受證成為慈濟委員。 

李玲惠三十六年的教育公職,擔任公立學校的校長十八年,深受學生愛戴,學生都叫她「校長姊姊」。她與學生打成一片,但更重視學生的全人教育,她帶領師生到安養院當志工,帶給年老孤獨長者安慰,讓學生實際體會服務社會和關懷長輩的重要性,影響學生的人生價值觀。

帶動學校師生從事志工服務,一直是李玲惠擔任校長的重要方針。(提供者:李玲惠)


不管在外面有多大的成就,還是家中那盞燈最溫暖溫馨,2016年起,「我要回家!」的聲音不斷地迴盪在腦海中,也促成了李玲惠把握因緣,向前學校請辭而「回家」,因為她很清楚那盞燈裡有可以改變人的生命、改變慧命的燈芯。

回來後,她重新看看自己的家風是什麼?核心的精神是什麼?李玲惠表示,「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不是口號,是要做出來的,慈濟的法脈、宗門,和別人不一樣;如果不了解這一點,慈濟的學校所辦出來的教育,跟其他的教育就沒差別了。

做利他事 培養人材

參與三天的法脈宗門研習營課程後,李校長分享她所認識的慈濟合心理念與精神:「時間、空間、人間。」時間上從1966年,上人創辦功德會;空間上,四位慈濟教育志業體的校長,不管是臺南的、不管是大學,都有一個共識:「共同的語言就是愛,就是慈悲喜捨,人間的共行。」 

李校長更清楚了整個慈濟法脈的精神,要做的事是利益眾生的事情,對世間上做拔苦予樂的志業,要祥和社會淨化人心,就要培育不一樣的人才。

李玲惠說:「我們培養出來的孩子,不但是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種子,當老天給我們災難功課的時候,有這樣的能耐,也有堅定的道心去完成;要培養出國際級、世界級,具有人品典範又有人文素養的好人才。」她堅信在慈濟的這塊園地裡去做播種育才,會做的更歡喜,因為這樣的工作會讓生命更有價值。

透過這次的研習,李玲惠校長認為回來志業體,就是要兌現身為上人的弟子做該做的事,她覺得很高興、天天法喜充滿,而最大的心得就是:「回來對了,回家真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教育志業座談,李玲惠校長分享慈濟學校的兩大特色。


(文:張美智 花蓮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