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校長的話

打斷手骨顛倒勇!

北棟大樓於二○○一年八月五日完工了。完工後,張明貴師兄再極力爭取重建運動場及校門,使敝校的學習環境更加完善。如今,很多蒞校來賓或畢業校友,看到重建後的豐東國中新校園,都表示:整個學校簡直像是脫胎換骨,「打斷手骨顛倒勇!」

天搖地動 北棟樓受震傷

九二一大地震那天晚上,四方傳來轟轟作響的低鳴聲;沒多久,收音機便不斷地傳來報導,各地災情相當嚴重。

依我的判斷,學校的教室可能無法倖免於難;因為報導中提及:豐原市「聯合市場」倒塌,整座市場像三明治般重疊在一起;豐原市「向陽永照」整幢十三層樓崩塌到路面上來;豐原市二十三層樓的「尊龍大廈」牆面剝落……,這些不都是在學校方圓二百公尺內的建築物嗎?

九月二十一日一大早趕到學校,幾位住在附近的主任、組長都早已到校關心災情。一見到我,每個人臉上皆流露出無奈的表情,紛紛表示:北棟大樓多處柱子爆裂,其他舊大樓則沒有嚴重受損,堪稱幸甚。

緊接著面臨復課問題。九月二十三日緊急通知全體教職員工返校召開臨時校務會議,商討對於原在北棟大樓上課的一年級生,如何安排教室及行政辦公室搬遷的問題。老師們都甚能體諒校方的災後應變措施,對所分配到的教室毫無怨言,大家都表示,我們不必到簡易教室上課,已算是幸運的了;甚至大家都平安無事,真可說是非常有福報。

慈濟援建 師生同感欣慰

縣府來電要各校清查災情。學校詳細清查北棟大樓受損情形後發現:整幢大樓雖沒有立即倒塌的危險,但是一樓的柱子有三分之一爆裂;行政辦公室原來設計的樓層較寬,跨距太大,有部分橫梁已向下塌陷,導致隔間的窗戶被擠壓變形,全幢大樓已無法使用。

原來的北棟大樓包括有教室、辦公室、地下室共五十二間,加上廁所、樓梯等,重建經費需一億一千七百多萬元。當時全國災區有五十幾所學校必須重建,所需的經費相當龐大,政府一時也無法答應撥下重建經費。

師生原本懷著重建無期的心情;突然間縣府通知本校,告知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決定認養本校。消息傳來,全校師生無不雀躍,額首稱慶地說道:「學校重建有希望了!」

因須配合國軍作業,在十一月底以前將危樓全數拆除;於是,訓導處、總務處馬上找人搶救北棟大樓中的可用物資。而搶救物資的那幾天,又遭逢一○二二地震,令人心驚膽顫;但全校師生仍表現出同心協力、捍衛家園的毅力。

愛心捐款 每人每日一元

本校陳秀玲、張鈺、游梅月及黃秋玉老師,平日參與慈濟教師聯誼會的活動,有此因緣,慈濟才會第一個認養本校。但老師們認為應給孩子一個正確觀念——不能只是等著人家來援建,應該在感恩之餘,也要盡一分心力回饋。因此,陳秀玲老師利用朝會到台上向全校師生發起「每人每天捐一元」的活動,馬上獲得熱烈迴響。我們訂的目標是募得一百萬元,以學校的名義加入「慈濟榮董」。

有了目標,全校師生同心協力舉辦了幾場義賣、跳蚤市場及校園藝文表演,加上每人每日捐一元匯集起來,到二○○○年八月中旬就已突破一百萬元。

這段期間,本校的劉桂真老師不幸往生。劉老師生前即是一位樂善好施的菩薩,在不幸罹患肺氣腫病逝之前,受到師生踴躍捐款所感動,便交代家屬在她往生時要捐出二十萬元作為希望工程重建基金。黃秋玉老師就本校的重建過程寫了一篇文章,參加台中縣文學獎報導文學類的徵選,榮獲第一名,並將獎金六萬元全數捐出。陳秀玲老師則利用假日到市場勸募,慈濟人到校參訪時就現身說法,因此獲得十方大德的捐助。於是捐款一天天地累積,目前已達一百五十多萬元,全數捐予慈濟基金會。

個人和幾位老師閒聊時,決定將我們的募款目標改訂為二百萬元;如此一來,我們將可以朝向目標繼續努力下去。

同心協力 重建過程順利

從一九九九年十一月,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帶領朱鴻章及巫管明達建築師到校和重建小組溝通觀念開始,本校的重建工作便一步一步展開。林副總指示重建的大方向,建築師和本校重建小組則充分討論、規畫重建藍圖;一切底定後,工程便得以順利進行。

當然,這其間還要感謝張明貴、謝雷諾、盧中原等師兄,不斷用心督促,建立了「垃圾不落地」、「大愛茶軒」、「手語表演」等工地文化,令敝校重建工地獲得海內外慈濟人的好評,並譽為希望工程的「模範工地」。

重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讓師生得以看到一幢大樓如何從地基開始,一層一層地蓋起來,過程中又需要多少人的心血付出。工程進行時,慈濟師姑師伯們隨時到工地關懷打氣,在炎炎夏日中遞送一杯杯涼飲,在寒風刺骨中端上一碗碗熱湯;工地師傅們也像蓋自己的房子般用心,讓人相當感動。學校老師利用閒暇,製作點心在茶軒供工作人員享用;學生看在眼裡,便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了關心與感恩。有了感恩,就會有回饋——將大愛回饋到其他更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落成啟用 落實人文關懷

二○○一年八月七日,一年級新生就先入駐新大樓上輔導課;十月十五日辦公室搬遷;十一月一日舉行三十三周年校慶及北棟大樓啟用感恩活動,學生們非常興奮,老師、家長無不感激萬分。看到美輪美奐的新大樓完成,對於將來如何充分使用這個美好的環境,大家討論得相當熱烈。

記得去年十月初,我到慈濟台中分會參加證嚴上人召集的重建學校校長座談會,上人在會中開示:「現在援建的學校已經陸續完成;但是,重建的不只是一幢建築物而已,應藉此機會重新建立起具有人文氣息的校風。」我將這個理念帶回學校,全校師生均表贊同與敬佩,覺得上人對當前教育的重點相當瞭解,我們應該往這個方向繼續努力。因此,學校所設計的各項活動,均圍繞著人文議題發揮,令人感到全校師生更有向心力,更有一顆關懷社會的心。

眼見慈濟「希望工程」一所一所地相繼完成,上人希望慈濟援建的學校藉由此一因緣,大家更加同心協力,能如兄弟姊妹一般,彼此互相聯繫、互相關懷,讓慈濟這個大家庭綿延下去,發揮更大的力量去幫助更多的人。

黃立偉 謹識
200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