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校長的話 |
慈濟佛心 重建藍天
教職員的熱情與使命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剛剛慶祝過百年生日的竹山國小,面臨地震帶來最嚴重、最無情的考驗;歷年校友回家團圓,教育成果花開並蒂的喜悅倏然止歇──八十六間教室毀損七十六間,四幢校舍中有三幢全毀,剩下其中最小的二層樓教室。 面對這百年罕見的災難,全體教職員工展現出無私無我、惟繫庠序的精神,在斷瓦殘礫中,搶救重要公文檔案;在危樓險簷間,傳搬倖存的堪用教具和設備;只求透過個人點滴的付出,蠲減國家和學校的損失,讓學生的教育儘速恢復,學校的重建加快步伐。 這段期間,竹山國小教職員工們的任何舉措,都是在撰寫著極為沉重的教育史。即使傷口疼痛難當,肩膀上的擔子如此沉重,但是一顆心卻是火熱無比;因為站在教育最前線的我們,是孩子們唯一的避風港,我們不能倒,我們沒有軟弱的權利。雖然面對的是百年少見的地震,仍然撼不倒我們對於教育的使命和熱情。 慈濟人的大愛與智慧 二○○○年年初,由營建署精心興建的簡易教室完成,並得到紅十字會的仁心捐資,裝設冷氣以驅除酷暑,使得小朋友在此克難時刻,能獲得妥切的安置,學童們能持續地快樂成長與學習。 令人感到振奮的是,慈濟的大愛蓮馨輕撒竹山國小,在經費全然無著的情形下,於震後的十月八日,慨然承擔起校園重建工程;集萬眾之願力、結同心之大愛,全心致力以大愛為梁、智慧為牆的「希望工程」,將重新打造屬於竹山國小二十一世紀的燦爛明天。來自全省各地的師兄姊們,執手連心,在微笑與汗水的交相輝映中,細細地堆砌出每一位兒童的快樂與期待。 新校園的巧思與神工 重新建構的校舍,色澤沉靜、造型典雅,令人望之虛心靜肅、心平氣和,希冀師生們潛心向學的意涵不言可喻。 建築師為落實參與式設計,設計規畫前皆詳細調查師生的需求、社區的期待,耐心考察自然地形、校史背景、社區人文、交通動線、社區互動、生態群落,在人、地、建築、社區、文化之間,極盡巧思,用心安置。 整體規畫大方實用,SRC鋼骨結構的堅毅強韌,是師生們精神與生命的避風港,也可於未來遭遇任何天災時,作為社區的救難中心與精神堡壘。空間動線設計流暢,運用靈活多元,以兒童學習需求為中心,更以九年一貫班群式教學為藍圖,設計出可分可合、能動能靜、避除噪音的空間配置,可謂將教育改革落實於硬體環境的極佳典範。 最重要的是以「綠建築」的觀念,禮敬天地、珍惜自然,保留了參天古木和珍貴的泥土園地,鬼斧神工般地安置水資源回收設施,讓人工建構與自然巧妙互動;於田園教學推展之餘,更為人與萬物間生息互動、存毀與共,作了最佳的展現。 人間最經典的真諦 無情的鐵 慈濟的佛心援建,讓竹山國小如沐春風、似浴夏雨、仿得秋實、若臨冬陽。二○○○年六月動工,隔年七月,采然新舍旋即落成;慈濟人為竹山國小精心打造了一座符合世界潮流的學府,奠定千秋百世的教育基石。這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典雅校園,是竹山國小革新教育、開創新局的絕佳契機。 緬懷百年校史雄壯如詩,念及前賢無私付出之不朽行誼,心中自是百感交集、滿心感慨;除了感恩,還是感恩。個人的存在也許只是歷史洪流中的雪泥鴻爪,但是,一點點不起眼的星光,構築了璀璨銀河;一滴滴不起眼的水珠,匯成了浩瀚百川。人間無私的大愛、緊密的情感,在九二一、在希望工程、在慈濟人之間,寫下最完美、最經典的史頁。 陳清水
謹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