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新世紀‧新校園 | |
新世紀‧新校園 「我們希望建造有藝術、歷史、文化的學校,具有時代性且能歷久彌新。」證嚴上人對希望工程新校園,如此期許。並提出三點基本原則:一、採用SRC鋼構建造;二、充分綠化,並裝置中水回收系統;三、注重採光及通風。此外,還須結合當地自然景觀與社區人文特色。 為協助慈濟實現打造災區教育希望的理想,有二十餘家知名建築師事務所參與校園的設計規畫,精心為各校建物「量身訂作」。就這樣,在慈濟、校方及建築師們的共同擘畫下,一所所新世紀的新校園如「從地湧出的藝術品」般,一一矗立眼前。
楓林中的太平樂園
「校中有校」的建物規畫,將每八個班級組合成一個「班群」,每三個班群組成一個「小校」。位於同一座三合院裡的班級,可共享班群的榮耀;位於同一個小校之中的班群,彼此也能分享榮譽,並形成緊密的關係,這正與九年一貫統整教學的精神相契合。 受九二一大地震重創的太平國中,重建之初便面臨如何安頓兩千名師生的問題。經過六十多次的會議討論,透過國防部、教育部、台中縣市政府等各級單位的努力,歷時一年八個月,終於以「以地易地」的方式,申請到原作為國軍靶場使用的軍用土地;加上周邊土地的撥用和收購,共籌得五點六四公頃校地,立足於太平頭嵙山下。
以前位居都市,如今有山脈為伴,寬闊的新校園中,許多場地都是由老師們巧思布置,使空間變化更豐富。相較於舊校園窄小,連童軍課想要找塊空地搭帳棚都不易的情況,新校園更有利於進行戶外教學,提供的自由度更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