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2020年剛好是慈濟環保30年,仁德區組隊藉此佳緣舉辦感恩會,感恩環保志工和福田志工;及擁護家人做慈濟的家親眷屬。特於臺南仁德環保教育站以「辦桌」設筵席,並盛情邀請組內外嘉賓共赴盛會。[攝影者:郭美秀]](/community/./images/community/E762AA20128711EBA47137D622022754_0.jpg)
仁德鄰近臺南靜思堂,有地利、人和的因緣; 而仁德環保站又有接下高鐵站的環保回收,需要志工天天去做回收分類。工作量真的讓人人「有事做」。但有時需配合其他活動勤務分散了人力,環保幹事們也會急得催志工來幫忙消化分類。
珍惜資源的志工們,天天埋頭分類,流汗不嫌髒臭,隊長柯慶成很感恩地說:「在這秋收冬藏前的農閒週末,特地以素筵來宴請所有環保和維護靜思道場的福田志工們,同時也盛情邀請志工及家屬與會,一同為世界祈福,舉辦一場聯誼活動。」
◎病毒擾亂計畫 暖心愛不延期
本來這場感恩會已規劃在三月份舉辦,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而延期,終於在下半年國內疫情已有緩和時,組隊便開始規劃擬訂日期。
這一場感恩素餐會,除了香積志工團隊跨區幫忙,還特別外聘餐廳廚師團隊來幫忙辦桌。主責的香積志工傅秀菊說:「要辦五十桌菜色,除了商請『佳里羽儂蔬食』老闆林錦妙幫忙開菜單,當天林老闆率領兒子和餐廳外燴部團隊來幫忙。而且在幾天前,與所有香積團隊開始訂購備料、規劃所有菜色及前置作業等工作。」
10月17日早上,東區志工陳立雄也來支援掌廚,加上東區、仁德志工,好像家有喜事般,在靜思堂中央廚房做料理;有的撿菜、洗菜、切菜、包素餃、準備冷盤及所有菜料。中午起,大廚們開始炒米粉、煮麵線糊、烤香菇丸、煎煎餃、燉養生湯……
煮、炊、燉熱絡的廚房裡,澎湃熱情與熱氣,將一道道料理快速地送上餐車,載到活動會場準備區。除了請來支援的外燴吳國亮,及二十年日式料理經驗磨月娟的兩位師傅;還有餐廳老闆娘阿妙和廚師兒子,加上滿心歡喜學習的志工們,特色料理與擺盤手工裝飾,不只襯托出細緻名家料理,還有臺菜澎湃融匯。
會場除了搭好用餐區的帳篷,更搭設了表演舞臺。還特地邀請「志玄文教基金會」臺南社教中心國樂班黃士哲老師,帶領「府城薩克斯風」團隊來演奏;並安排靜思鼓隊演繹,以及萬歲合唱團等節目助興。
◎演奏與眾同樂 做環保歡喜心
「賓客滿席、貴賓蒞臨。把握最佳時機,感恩餐會開始!感恩慈濟環保走過三十年。」司儀王寶裕開場,志工們也特別準備生日蛋糕慶祝,並邀請仁德區區長黃素美一起來切蛋糕,開啟晚會序幕。
黃區長致詞時提到:「感恩有多次和慈濟合作,關懷弱勢和推動社區環保、推素活動,這都是對社會安定和諧很有助益的工作……」
「今晚我還帶了我的左右護法,社會課黃課長和民政課林課長一起來和大家交流學習。」黃區長專程與會,還有市議員郭鴻儀的助理及鄭佳欣秘書也都來共襄盛會。
多位貴賓蒞臨共素,不同凡響的「府城薩克斯風」,時而輕柔,時而高昂的樂音,從〈青春嶺〉一曲接著一曲演奏。演奏間,樂手江聖豐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還有樂手林國政洋溢熱情地以〈阿姆的手〉穿梭宴席間演奏與眾同樂,眾人歡喜獻掌聲。
薩克斯風團隊連續演奏了共八首好聽的曲子,讓所有與會的志工、家屬與賓客有如在音樂餐廳用餐的氛圍;享用美食,也能一邊欣賞悠揚高雅的音樂饗宴。黃老師說:「我在臺南志玄社教中心開國樂班,已經有十八年了。今晚來演奏的薩克斯風手們,都是學過好幾年二胡的學生。二胡只有兩根弦,學習難度較高,他們有這樣的底子,業餘勤練就能很快上場;也希望有興趣的大家,可以來報名國樂班。」
充滿歡喜的感恩會上,仁德環保幹事王錦璇和許明標,也一起向所有與會的賓客溫馨致意:「今晚大家有歡喜嘸?歡迎大家一起來做環保。」在這樣歡喜的氣氛中,不忘宣導要愛護地球。
此時,萬歲合唱團已排好隊形,在胡朝棟老師的指揮下,連續唱了〈美〉、〈小城故事〉和安可曲〈四季紅〉。主唱徐秀琴也獨唱一首國語歌曲〈一輪明月照花香〉,高亢的嗓音讓大家感受到「做環保,有歡喜心不會老」。
由三位小志工和九位媽媽、大姊姊組成的仁德靜思鼓隊,演繹〈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終曲〉;象徵慈濟大家庭裡老、少、中、青傳承著無盡與無量的大愛精神。
◎行不退做歡喜 找到生命方向
有音樂愉悅身心,更有資深志工們分享行於菩薩道上「歡喜做、不悔慈濟路」的堅持心路故事。年輕時,全心奉獻教育的李秀麗,退休後在慈濟找到生命方向。
李秀麗說:「我從1995年到現在,已經受證二十五年。沒有消失,一直都在。就是因為別人叫我做什麼,都不好意思說『NO』,所以得到很多機會。以前在學校都沒有當過什麼『長』,進來慈濟受證後,叫我當協力、互愛到和氣組長,『一直還在』就是樂意配合。」
走入慈濟的李秀麗,從上人的靜思語學會凡事「靜思反觀」;習茶,讓她蕩盡心靈上的塵垢;全心當志工,積極助人不間斷。從訪視個案中,了解到許多問題家庭,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不協調。父母離婚後,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失親或單親都是造成社會問題的癥結。現在,她以歡喜心做慈濟,與眾人分享自己走這一條明明澄澄慈濟路的心靈風光。
一樣從事教職的蘇美錦說:「從二十幾歲就親近佛教,走入慈濟到現在,真的很愛慈濟。讀〈妙法蓮華經〉序品,想著自己這麼有福報,入慈濟一直順緣走……」
從1991年受證到現在,已經受證三十年的蘇美錦,說她以前教學是「教別人去學習」;投入慈濟後,她常歡喜的與人分享剛接觸慈濟的因緣,就是找到了真正能奉獻自己的方向。她說:「站在這裡就是要告訴大家,因為認識慈濟、做慈濟,有時遇到『難行能行』的事,就能『轉識成智』。就如《中庸》篇裡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就是遇事,也會去反求諸己是否做到了?」
從佛門轉入善門的林慶品說:「以前一聽到佛教,會感覺是莫名其妙?」原因是和先生結婚時,別人都去度蜜月,而很早就學佛的先生郭國益,並沒有帶她去度蜜月,反而帶她去參加法會拜三千佛,跪到膝蓋都瘀青。」
後來先生參加慈濟,收功德善款回來,因生意忙,都是林慶品幫忙在記帳。林慶品說:「後來我也跟著做慈濟,雖然以前都是兩人『相鬥』(常鬥嘴);不過到現在,真感恩我的師兄,讓我跟上人做慈濟不後悔。」
聽完資深志工的精彩分享,還有動感的〈燃燒吧,蔬菜〉,讓大家餐後健康舞動一下,身體健康生活才能有品質、繼續做慈濟。充滿感恩的素宴會,在眾人一起祈禱圓滿閉幕後,更看到志工一起恢復場地的感動畫面;這正是幾位資深志工分享的,為什麼他們「不退」轉,因為終於找到了慈濟人「合和互協」、充滿感恩和感動的精神。


圖左 :歡喜環保走過三十年及感恩長期付出的志工,仁德組隊辦感恩餐會,特別準備生日蛋糕慶祝,並邀仁德區長黃素美(中),一起切蛋糕啟開晚會序幕。[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不同凡響的「府城薩克斯風」,一連地演奏了八首好聽的音樂,讓所有與會共素的志工、家屬與賓客,有如在音樂餐廳用餐氛圍;享用美食,也能一邊欣賞優揚高雅的音樂饗宴。[攝影者:李啟華]


圖左 :演奏間,薩克斯風樂手林國政(如圖),洋溢熱情地以〈阿姆的手〉穿梭宴席間演奏同樂,眾人歡喜獻掌聲。[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充滿歡喜與感恩會,仁德環保幹事王錦璇(中)和許明標(右),一起向與會的賓客溫馨致意,不忘歡迎大家來做慈濟,環保大愛護地球。[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萬歲合唱團在胡朝棟老師的指揮下,連續地唱了〈美、小城故事〉和安可曲〈四季紅〉,讓大家感受到「做環保,歡喜心不老」。[攝影者:李啟華]
圖右 :三個小志工和九位媽媽、大姊姊組成的仁德靜思鼓隊,演繹〈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終曲〉;象徵慈濟大家庭裡老、少、中、青傳承著,無盡與無量的大愛精神。[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感恩會上,三位資深志工(左起:李秀麗、蘇美錦、林慶品)分別把自己歡喜做慈濟找到生命方向,和不悔走這一條菩薩道的堅持和心路歷程故事,和眾人分享。[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這一場感恩素餐會共辦50桌,除了外聘餐廳外燴部團隊來幫忙。而且,香積團隊跨區幫忙,從開始籌訂購備料規劃所有菜色,和前置作業等工作。主責的志工傅秀菊,更特別商請東區志工陳立雄來支援掌廚。[攝影者:郭美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