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慈濟年鑑

10 52 ▍ 壽量寶藏來儲存 佛壽無量法入心 歲末行腳期間,看到九十多歲、八十多歲、七十多歲的老人家, 都是環保志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做環保,沒有停歇,他們的生 命中,只有環保與大愛,很單純,也很不簡單。他們不會說法,可是會 做,而且真誠地做,做到真正把法入心坎裡,沒有煩惱,才能展現那樣 的美,那樣開闊的心境。 有老就有衰,人的功能、體力一定會衰退,但還是要把握歲月為人 群付出,發揮生命的良能。無論年紀幾歲,都要繼續精進,空過一天, 生命減少一天,慧命也跟著停滯;若是每一天六度萬行,哪怕只是少少 分寸,慧命也會增長。 佛陀八十歲入滅,《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云「佛壽無量」,人人 本具佛心,只要學習佛所說的法,落實生活中,則佛的精神無處不在, 壽命延續。 壽命有數有量,不要認老,才可以做無量的志業。把人生的前五十 歲寄放在「壽量寶藏」,即使是八、九十歲的老菩薩,也只是三、四十 歲的壯年人,在中年這個階段,社會與家庭經驗充足,仁愛、義理、禮 節充分,要用成熟的心智、充沛的精力重新再開始。 ▍ 資源回收再回收 受苦覺醒捨貪欲 環保菩薩的精神理念和做環保的成果,真真實實地展示在國際 中。 2018 年 12 月在波蘭舉辦的第二十四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慈濟志 工前往與各組織交流,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在分享中,特地說 明他全身所穿著的衣物,均由慈濟環保志工所回收、分類的寶特瓶再 製而成,也研發再製成多種生活用品;此外,他也強調茹素與氣候變 遷的關係。

RkJQdWJsaXNoZXIy NDI2M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