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慈濟年鑑
45 重 攝影/詹進德 間的溝通、整合是社區復原力的關 鍵力之一,並感動慈濟志工眾志成 城的力量,人人有共同目標,知道 減災重要性,才能做好防災教育。 此外,「如何守住 1.5 ℃到 2 ℃ 的距離」敘說面對氣候變遷,身為 地球一份子應做些什麼,亦是探討 主題。美國聖公會牧師兼任國際環 保組織「綠色信仰」執行董事 Rev. Fletcher Harper ,表示要從改變自身 消費習慣做起,包括茹素生活、搭 乘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能源, 並讚歎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回收寶特 瓶製成的西裝外套,是此行來臺買 到的最好禮物。 印度羅耀拉學院企管研究所 副教授阿拉古( Dr. Alagu Perumal Ramasamy ),現於慈濟大學做研 究,為解決家鄉垃圾問題,來到臺灣 尋找答案,最終在慈濟環保、塑料回 收再利用見到希望。中央研究院院士 劉兆漢則肯定慈濟資源回收的努力, 也提到唯有把永續發展的觀念當成普 世價值,才有機會有所改變。 除兩日論壇活動外,特別在 18 日下午邀請專家學者參訪中央研 究院,並進行一場「國際學人災害 科學與人文交流座談會」,全程以 英文交流,聚焦自然災害、環境變 遷、人文關懷及非政府組織等議題 分享。同時,安排參訪臺北慈濟 醫院等,並於 21 日邀請眾人前往花 蓮,參訪志業博覽會、靜思精舍, 與證嚴上人座談。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I2M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