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慈濟年鑑

494 53 Thru )概念,讓民眾開車入內並於定點下車自助分類,此模式為 全馬首創。 環保站的第二大特點是建築體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建材來自資源回 收,例如車道上的石灰片,是市政廳更新溝渠的廢棄材料;鋪設 地面減輕排水設施和土地負擔的連鎖磚,為街道整頓後的淘汰舊 物;而二手貨櫃也被循環再用,隔成宣導環保知識與理念的展覽 區。至於屋頂,建築志工團隊創意激盪,將喝完的鋁箔包飲料盒 壓縮製成片片屋瓦,使其發揮防水、隔熱的效果。 另外,因為捨不得被丟棄的書籍直接成為廢紙交給回收商,團隊 保留具教育性質的圖書,並設立一間木造小型圖書館,也成為環 保站的一大亮點。 很難想像,周圍環繞清新竹籬,花木扶疏,有涼亭、池塘,予人 閑靜恬適感的哥打哥文寧環保教育站,前身其實是一片未開墾的 荒地,建設過程也幾經波折。 2016 年,舊環保據點因鄰近道路引 發安全顧慮而停用,爾後慈濟志工積極向市政廳提出土地申請, 2018 年 7 月方獲得許可批文,旋即於 8 月進行整地建設。 慈濟志工每日約投入三十位人力,輪流在這片雜草遍野、蚊蟲孳 生且垃圾堆積的叢林拓荒、清理,未料期間接獲市政廳通知對面 空地才是獲准使用地,一度勒令停工,經雙方洽談才得以恢復建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哥打哥 文寧慈濟環保教育站, 11 月 17 日舉行啟用典禮。州議 員甘納巴迪( Ganabatirau a/l Veraman ,右)、市議員卡瑪 魯扎曼( Kamarudzaman bin Sanusi ,左二)受邀參與啟用 儀式。攝影/顏偉明 慈濟志工回收淘汰的石灰 板和連鎖磚,鋪設地面作 為車道,讓車輛能方便駛 入環保站的各回收區進行 資源分類。攝影/顏偉明

RkJQdWJsaXNoZXIy NDI2M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