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慈濟年鑑
14 58 這些我們都要去了解,天地萬物都有它的原始過程、都有它的時 間,要懂得重視「因、緣、果、報」,重視「善、惡」。行善者得福緣, 造惡者是惡果,每天舉手投足、開口動舌,都要自我警惕、多結好緣, 與人相互鼓勵。 人生,庸庸碌碌在人間,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情,有的為自己事 業,卻永遠是有一缺九、無法滿足。做生意在競爭,國與國之間也是, 貪求「利」;「利」,「害」一定緊跟在後,偏偏人心永遠貪無窮盡, 不斷在造業;業累積起來,就成了生生世世的苦。這樣的業力,看不到、 摸不著,更難以阻擋,這是我很擔憂的。 想要延續地球的生命健康,就是要人人身心健康,回歸本具的純 樸佛性,少欲知足,弘法利生。 佛陀看見人間老、病、死,貧富懸殊,年輕不知老來苦,不停追 逐欲念,也看到國家侵奪別人的戮殺,認為要有人以身作則,來教眾 生何謂修行,於是離開皇宮,歷經苦修、夜睹明星覺悟後,開始說法 要讓人人了解佛法的真理,知道從迷轉悟,就要「學」。 「學」字裡面有個「子」字,子就是赤子之心。「學」是為了要 「覺」,中間的這條菩薩道是修行必經之路,我們都同在這條大道上, 同樣還在學,一定要用很乾淨的赤子之心,不受人間的污染,用心學 習。 有句偈文:「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陀的相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畫像到處都有,其實最真實 的佛陀的相是在我們的心中,人人都有個靈山塔,靈山塔在哪裡?就 是心,應該向自己心地的這個靈山塔,好好地下功夫修行,如此離佛 就不遠,從「學」到「覺」也不遠。只是我們是否常常牽住這顆菩薩心? 若沒有牽住,哪怕什麼都覺悟了,也成不了佛。 世間人如此之多,真正想學佛的又有多少?走入佛門,只是拜拜 求福,不算學佛,只是想求佛而已,求菩薩保佑,這就是還在迷途中, 回目錄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I2M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