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慈濟年鑑
17 法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個境界人人都有,我們的心可以包太虛。 太虛就是乾坤,宇宙天體會合起來,叫做太虛。 我們人的心開闊得可以把太虛包起來,比太虛還更寬闊,比天地宇 宙更寬,這就是佛陀的境界。 佛陀來人間,他的腳步走在印度、尼泊爾這個地帶。近幾年來,我 總是一個心願:如何回饋佛陀的故鄉?但是,一直在想,到底尼泊爾在 實體上有什麼給予臺灣嗎?其實沒有。 早在三十多年前,慈濟為了尼泊爾的水災災民,在三個縣蓋了四個 村,已在回饋佛陀的故鄉。那一段時間,我也是用回饋佛陀故鄉為題目, 因為佛陀對給予眾生是真正的浩瀚的大恩,佛來人間是救眾生的慧命。 現在科技發達,我們都能了解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如何脫離生死、 看見人間的實相,二千五百多年前,若沒有佛陀出現在人間,人還是迷 迷糊糊過日子,在生老病死中造作業力。所以,我們要感恩,總是了解 佛法,發心立願以佛法為道路,兼利於天下。 很感恩我生在這個時代,不過時日已過,生命也日日在減少,所以 我此時此刻真的是拖命,為人人找出一條道路,盼人人能體會師父所說 的話,以單純的赤子之心,用心學習菩薩道。 「菩提大道直」,絲毫不能偏,智慧要如何開?唯有見道、行道才 能「覺」,用心去體會,當下那一念就是智慧。所以,請大家要好好用心, 把握因緣之時,發真心、立弘願,行菩薩道。 (恭錄自 2024 年 2 月 9 日志工早會、3 月 30 日清修士座談、5 月 9 日 四大志策會、8 月 8 日人文志策會之開示) 回目錄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I2M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