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9年出生的郭秀琴,在家中七個小孩中排行老六。自小生性節儉,花錢都是花在刀口上。婚後育有三女,當她經營的補習班正蓬勃發展時,大女兒卻出現拒絕學習的問題,隨後老二、老三也有相同的情況出現,令她疲於奔命且束手無策。
一個偶然的機緣參與慈濟營隊,郭秀琴遂將女兒的問題請示證嚴上人,從上人開示法語中她找到答案,讓問題有了轉機……
求好心切 好還要更好
1986年的臺灣社會正是升學主義掛帥的時候,補教業也正蓬勃發展。看重這個商機,郭秀琴選擇在自家附近開設補習班,為國小學童做課後輔導,當時大女兒二歲。
「也許是求好心切,當我們在教別人的孩子時,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好。所以在女兒小二時,我就從永福國小將她轉到有音樂班的碧華國小。因為本身對音樂也不是在行,總希望自己沒有的能盡量給孩子。」郭秀琴說,讀音樂班真是辛苦,除了主修鋼琴還要副修拉小提琴;主修鋼琴要個別一對一上課,如果不會,老師都會敲孩子的小指頭;就這樣,原本表現非常優秀的孩子,心靈上已悄悄產生對學習的排斥,但是郭秀琴並沒有察覺。

狀況出現 束手無策
同一年暑假,郭秀琴自問:「我讓她學鋼琴是為什麼?有必要這樣嗎?」於是就將女兒轉回自己的學區永福國小就讀,自己請家教在家教鋼琴。郭秀琴回憶說,國小三年級是女兒最快樂的一年。
當孩子升上小四時,碧華國小的老師又打電話來,邀女兒參加合唱班的伴奏。郭秀琴心想:「伴奏好啊!剛好可以她彈,大家唱。」於是又將女兒從永福轉回碧華。
就這樣女兒開始出現一些狀況,她經常喊肚子痛,不喜歡上學;不知就裡的郭秀琴愛女心切,還是一直為女兒找她(郭秀琴)認為適合的學校就讀;換了三所國中後,孩子還是有很多理由拒絕上學,最後只好帶女兒去看身心科。

改變自己 放下我執
1991年,補習班內有位家長邀約秀琴加入慈濟交善款做好事,郭秀琴拿到收據才恍然大悟,早在十年前,她捐的款項就是給慈濟助人,只是因緣沒有接續。
再續前緣後,1996年在志工陳麗秀的引介下,加入慈濟教師聯誼會,也開始將上人的靜思語用在補習班上,並進入校園當大愛媽媽,也將靜思語帶入校園。這期間,孩子的問題依舊令她感到徬徨無助。
一個偶然的機緣,郭秀琴在慈濟營隊中看到上人,於是將孩子的問題向上人請教,上人開示說:「地上鋪了棉被,如果球打到棉被上,球就跳不起來。(臺語)」上人告訴她,針對事情不要強硬的去面對,要有智慧地去處理。

感恩孩子 圓滿缺口
「以柔克剛不會受傷;以剛克剛兩敗俱傷。」經歷自家孩子情緒上的困擾後,郭秀琴在當校園大愛媽媽期間,經常以這句話來提醒學童。她謹記上人的法語,「以菩薩的智慧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媽媽的愛心來陪伴別人的孩子。」她告訴孩子:「當我們遇到狀況時,別太在意,把心情放輕鬆,對自己要有信心,對他人要信任,勇敢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要感恩孩子,給我們出功課,讓我們來學會反省。也因為有了這個缺口,我才學會把愛從這個缺口流出去給別人。」郭秀琴說著,臉上綻放出許久沒有的笑容,她滿足地說:「我們老二現在在做社工,會服務別人喔!我們安安(老三)已經高三了,自己要吃素,我現在已不再要求她們功課要多好,反倒是她自己會訂目標衝刺。」至於老大呢?雖然她還在做「宅女」(比較不願意與外界接觸),但有兩個妹妹的鼓勵,相信她會越來越進步!【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筑雅 新北市三重報導2012/06/18)
近期相關文章:
- 2012年09月25日02:06 - 上天玩笑? 同日迎生送死
- 2012年09月25日01:11 - 吃下發霉甘薯 惡緣要善了
- 2012年09月24日01:17 - 上人夢中話 二十年的約定
- 2012年09月23日08:51 - 幼子募會員 激勵老爸精進
- 2012年09月20日00:58 - 留給世界 陽光璀璨的笑臉
歷史相關文章:
- 2012年09月09日07:31 - 幸福從哪來?做最喜歡的事
- 2012年09月09日02:47 - 草地俗變身 從零到六十分
- 2012年09月05日02:04 - 法師問職業 幸福夫妻轉業
- 2012年09月03日02:01 - 夢中人託付 小主婦三大願
- 2012年09月01日03:49 - 「我先去!你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