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豬農把準備變賣的豬群趕上卡車時,當中有一隻雖不必趕,但是離開之前不斷回頭看主人,那個期盼哀怨的眼神,困擾豬農一個晚上,隔日即刻趕到豬商處,但是已經來不及了!」這名豬農自此愧疚的心無法平息,最終決定不再從事養豬業,剩餘的豬就變成家中的寵物。
因為這個影片,任教於馬六甲培二華小的慈濟志工陳金喜老師,開始為自己的飲食生活重新作出定義,「我和那豬農是否也有相同之處?我難道能忘懷豬仔哀怨的眼神?」
更因一次看了《生命的吶喊》影片,非常震撼,從未料及平日所持的雞、豬肉等是採用不人道的飼養方法,宰殺的過程更是慘不忍睹,於是告訴自己「不可以再吃肉,一定要茹素,更要和眾生結好緣!」
茹素背後推手 煮夫建大功
為此,陳金喜就把自己的心願告訴先生蔡添明,他也是家中的「煮夫」。「為了成就我家太太茹素的心願,我會改變口味。」蔡添明是一家電技工程的老闆,自從太太成為慈濟志工之後,他都在背後默默支持,見到妻子想要茹素,便也努力配合。
「我過去都是用排骨、雞肉煲湯,現在改用蔬菜,最初喝起來很不習慣……」於是蔡添明在馬六甲慈濟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學習茶道時,不忘向精於烹飪的慈濟志工請教,也到靜思書軒購買素食食譜,研究如何將葷食轉變為素食,讓一家人吃得健康快樂。
陳金喜家中的三個孩子,都是喝慈濟奶水長大的,因而推動起來相對的容易,更何況爸爸的手藝不凡,一家吃起素來樂融融。除此,她鼓勵年邁的雙親少肉多蔬,雙親的生日也帶著他們到素食館子慶祝。
不再花大錢祭拜 走出宗教之迷
現時馬來西亞民間的「中元普度」習俗是三教合流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犍連尊者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

「以前我們在店門口的長桌上擺滿乳豬、烤雞、燒雞、魚、發糕、雞蛋糕、炒麵、米粉、炒飯、咖厘雞、一箱啤酒、包裝水三箱汽水、水果、中國茶、八大包金銀紙、冥紙、三支大香、小香等總共二十四樣的祭品,要花上馬幣一千令吉(折合臺幣約九千六百元)……」陳金喜笑談自己的過去。
當家裡的長輩百年歸老之後,合夥人也另有發展,陳金喜與蔡添明決心革除陋習,從葷食的祭拜改為素食祭品,再演變成省略一切祭拜的繁文縟節——不燒金紙、不買供品,化為一張愛心捐款。「我們不會像有些人會忐忑不安,我相信如此善行正信,將會帶給家中大小平安幸福!」
「我的生意仍然一樣的不錯!」蔡添明還準備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做法,鼓勵從商的朋友同來化宗教之迷為愛心,護生護大地。【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江新慧 馬來西亞報導 2012/08/05)
近期相關文章:
- 2012年09月20日02:30 - 你真的要吃素? 小五生:對!
- 2012年09月12日03:08 - 脫險的一刻 吃素免去中風
- 2012年09月12日02:57 - 立正信遺囑 免家屬受鄉議
歷史相關文章:
- 2012年09月04日08:30 - 目犍連救母 普度正本清源
- 2012年08月31日01:58 - 殺生會造業 我來看個明白
- 2012年08月31日01:43 - 鬼在哪裡 專業師兄告訴你
- 2012年08月29日01:55 - 三個108 美食家撿回一命
- 2012年08月29日01:40 - 燒三噸紙錢 我還是一樣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