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善解班10月份慈懿日活動

日期:20231013

地點:國三善解班

主題:國際文化

參加人員

一家:陳孝信、張麗柚、黃柏榮

二家:林維揚、蔡雅純、吳玉金

三家:范美菊、陳奕丞

課程分享

慈濟志工遍布五大洲,在很多國家都可以連結到資源,因此本週的課程走向國際化,與同學分享在TIMA人醫會年會帶動的多國組曲,以及維揚和雅純陪伴慈科大親善大使到海外採訪的故事。

今年的人醫會年會開營特別設計多國語言的組曲來帶動,包含中、英、越、泰、西、馬來、印尼、尼泊爾八種語言,除了讓海外來台的學員感受到賓至如歸,更象徵慈濟的國際化及多元化。帶動同學們唱跳之餘,也分享人醫會的意涵及意義。

接續國際化的主題,維揚介紹慈科大「親善大使」的故事。慈科大的親善大使每年經由招生、培訓、集訓等課程,在暑假會由謝麗華主任帶隊到東南亞,歐洲及澳洲等地進行人文交流。藉由佛典故事改編的兒童劇來和當地互動,幾年下來早已建立口碑,不但當地師兄師姐每年會廣為宣傳,就連很多的家長都期待一年一會的約定。

除了兒童劇演出,還會安排同學們到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機構參訪。在馬來西亞會到洗腎中心和幼兒園,在緬甸看到米撲滿的故事,在印尼去了紅溪河園區及貧民區,在新加坡參觀過人文館,趁機會拓展國際視野,更藉由見苦知福來啟發慈悲心。

今年維揚和雅純則是陪伴親善大使到了英國和德國做交流。

在倫敦焦橡社區食物銀行與許多難民互動,來自不同國家的這群人,由於沒有身分,所以不能工作、沒辦法就學、無法正當的過生活,每個月二次的食物發放是他們維持生計的重要支柱;在特拉法加廣場旁的食物發放,則是看到不同年齡層的人,因為不同原因、不同故事而選擇露宿街頭,靠著社福機構團體提供熱食來過日子。

在德國則是參訪了老人院及喜憨兒咖啡廳,圓了上一次與他們互相約定的諾言。由於疫情的關係及歲月的累積,我們在這兩個機構都看到人生百態及自然法則,也趁機會讓同學們學會珍惜自己與周遭家人朋友的相處。同學們回顧這兩個參訪點都是聊到眼眶泛紅,紛紛期許自己可以利用所學多回饋。

四個主要參訪點外,維揚還介紹文化交流中幾個行程,包括姐妹校的交流、與當地華人的分享聚會和參觀有機垃圾回收公司等,都是讓同學們增廣見聞、同時更加落實全球公民的概念。

最後維揚及雅純介紹在歐洲看到最新環保永續的生活概念,例如共享交通、垃圾分類、二手商店、蔬食餐點,都是因為歐洲人對於氣候變遷問題保有高度敏感,所以願意為了維持生活及環境來改變,這是身在台灣的我們也必須要隨時一起注意的。

分享的最後也進行10月、11月的慶生,同學跟媽媽及姊姊們一同慶生,本月的入班就在溫馨的時刻中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