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3430】愛爾蘭狂風大作的西海岸,一群人正在放飛長形的超大風箏

 

2025/09/11週四,本週的分享是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2025.9.8. 天空下的綠能革命:巨型風箏發電 下雨、冰雹都不怕 (https://e-info.org.tw/node/242086

 

愛爾蘭狂風大作的西海岸,一群人正在放飛長形的超大風箏。他們專注的看著風箏飛行的軌跡,纜繩的另一頭則是發電機。這項尚未獲得太多人關注的新發電方式,正透過「空中風能」(airborne wind energy)為風力發電帶來一場革命。

 

來自荷蘭新創公司「風箏動力」(Kitepower)的風箏在此處試飛。風箏外觀是長方形的滑翔翼,面積60平方公尺,以充氣結構搭配固定玻璃纖維骨架固定。「風箏動力」為風箏設定了固定路徑,他們透過風箏上的控制單元(Kite Control Unit)控制方向,地面也有工作人員監控。

 

「風箏透過纜繩連接到機器上,就像溜溜球或釣魚捲線器那樣,重複放線及拉回的循環產生能量」,「風箏動力」首席飛行員多爾第(Padraic Doherty)向《法新社》說明,每一個放線與收線的循環約能產生2.5公噸的力量。

 

「風箏動力」目前有兩種機型──鷹(The Hawk)和隼(The Falcon)。「鷹」已經上市,完成一次循環的時間是100秒。系統額定功率為30kW。「隼」的規格較高,額定功率可達100kW,尚未上市。

這套發電系統能在-10°C至40°C的溫度範圍間運作,下雨、下雪或下冰雹也能發電,但雷雨時須收回風箏。整套系統可收納在6公尺標準貨櫃中,用卡車就能運抵目的地,並且在24小時內安裝完畢,機動性極高。地面站則用錨固定,不需水泥基座。

 

風箏發電的潛力比外界想像的大,「鷹」能充飽容量400瓩時(kWh)的電池。「風箏動力」營運主管盧卡(Andrei Luca)向《法新社》說,這樣的電力足以提供一處軍事哨站,或一座小島、一個極地研究站所需,「再增加幾個風箏,就能為更大的島嶼供電」。

 

🌏 Kitepower -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the Wind (風箏動力-利用風的力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MuF4o4BCk

 

(資料來源:#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分享者:楊贊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