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著名的普立茲獎得主湯馬斯‧佛里曼在「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一書中指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果以現有的曲線成長,在2050年時會達到雙倍;為此,普林斯頓大學學者研究出十五種避免二氧化碳加倍的方法,而「碳封存」就是其中之一。台灣的碳封存計畫礙於法規尚未成熟,目前還停留在實驗階段,然而學者指出,碳封存是值得發展的過度能源,台灣有絕對的發展潛力。

二氧化碳排放過多,造成氣候暖化,災難不斷。科學家指出,在未來五十年,地球必須減少兩千億噸的二氧化碳,才能阻止環境的持續惡化。而「碳捕捉與碳封存(CCS)」是國際認可的有效減碳方式,截至2012年為止,國際間已用這項技術有效封存了兩千萬噸二氧化碳。

核能研究所研究員 林立夫:「國際能源總署也把這個CCS,選定我們人類,要從脫離化石能源世代,進入到新能源世代,七個重要技術之一,它是單一技術,可以減(碳)量最具潛力的。」

二氧化碳燃燒後捕捉下來,壓縮成液態,再載送到儲存地,然後把它永久安全地封存在地底。

封存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把液化後的碳注入鹽水層,讓它礦化變成岩石;另一種則是注入廢棄的氣田,同時可以活化天然氣。

國內目前有經濟部、環保署、科技部等單位投入碳封存計劃,其中台電選擇的是在地質穩定區發展鹽水層封碳研究,日前已經在彰濱工業區完成探鑽取樣,現階段研究的是,鹽水層能不能永久而安全地把二氧化碳封存下來。

台電綜合研究所博士 楊明偉:「可以從這個模擬的結果來看到,它到底會不會再滲漏出來,到原來的大氣裡面,從模擬的結果顯示,目前看起來,這個洩漏的量都還很小,也就是說在這樣地層的條件裡面,是有辦法被封存在這裡。」

核能所前所長林立夫進一步指出,就近在二氧化碳排放源──例如發電廠、煉油廠、煉鋼廠附近做碳封存,是最能節省成本的做法。

核能研究所研究員 林立夫:「將來呢,你有一個共同排放管溝以後呢,所有的工業,你有產生CO2的,你就負責吸收,抓下來以後,送到這個管溝,就到這個地方來封存。」

而台灣北部與中部都有這樣的發展條件。

核能研究所研究員 林立夫:「我們可以將來就是說,低碳製造園區,可以因為我們有這個,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資源,可以發展出來。」

只不過,台灣目前還沒有碳封存的相關法令出現,使得碳封存只能停留在研究階段。在缺乏主管機關統籌規畫的情況下,想要與國際同步節能減碳,台灣還需要再加把勁。

許斐莉 蕭于傑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