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簡稱人援會TIHAA) 2003籌組成立,是由企業人士組成的慈濟志工功能團體。證嚴上人悲憫眾生受苦難、不忍地球遭受生態浩劫,常思考要及時地膚慰苦難蒼生,保護地球。而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師兄有鑑於國際賑災工作後勤作業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也發願要組成一個有系統的後勤行政與研發團隊,以提升賑災工作效能。因此,證嚴上人慈示企業家志工協助規劃慈濟人道援助後勤支援系統,包括了緊急救援物資的採購、產製、研發、儲存與倉儲物流等項目,以因應緊急災難的災區物資供應。人援會於焉成立。

 

人援會架構

人援會成立初期架構分為:食品、衣物、住屋、行輸、資訊通訊、及智庫等六組編制 (食品、衣著、住屋、行輸、資訊通訊、及綠能等六組),其組成為台灣企業家志工,以自身的專業與資源,積極貢獻力量,產製或研發食、衣、住、行、資訊等方面的援助物資,同時兼顧災區無水無電的環境以及環境保護考量,以備在第一時間掌握時效,及時配合並供應災區志工援助工作之各種物資需求。

 

早期參與國內外慈濟賑災的因緣

早於2000年開始,慈濟企業家志工就已經參與慈濟國內救災與國際賑災各項後援工作,協助災區援助物資的研發、集結與運送,包括帳篷、毛毯、大米、貨櫃型緊急淨水設備、淨水錠、桂圓米糕、黃豆糙米飯等。

例如在緊急災難中如何協助災民解決用水問題,於是研發貨櫃型緊急淨水設備,一天約可處理五百噸的水,以一噸水可以供應五個人日常生活用水來計算,五百百噸水等於二千五百人,省一些只擦澡,一天約可以供應一萬人左右,有這樣的研發,無疑讓災區飲用水的部分得到解決。加上環保的設計,避免濾心丟棄汙染環境,更將濾心設計成可重複使用,用水的動力把泥沙沖掉,反洗後再重新過濾的功用。該淨水設備也多次支援國際賑災,迄今慈濟已捐贈各一台給委內瑞拉以及菲律賓災區,南亞海嘯災難發生時,也捐贈了二台給印尼,以幫助災民。

 

慈悲的後盾:慈濟賑災「食衣住行資訊通訊」之後援工作

證嚴上人期許人援會在產製研發各種賑災物資時,不但要做到環保,也要講究品質。在 上人的觀念中,要送人的東西,一定要自己也合用才能給人,期待大家在研發時都能多用心,更期盼大家都能加緊腳步,同心協力凝聚起來,早一天能真正的將用心研發的援助物資,普及到每一個需要的人手中,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慈濟志工在緊急事件或賑災時,第一個面對的常是民生問題,經常前往災區的慈濟基金會宗教處主任謝景貴師兄以切身感受表示:「慈濟人到了災區後,在甚麼東西都沒有的情況下,讓災民們先溫飽,衣服有得穿,維持在基本生存線上才是急切之需。」

 

上人慈示開發救援食品不僅止於賑災,在現今人心浮動,氣候生態異變的環境中,研發的食品也可作為家家戶戶預防災禍的常備物資。

人援會食品組召集人表示,考量災區在災後所面臨的各項民生問題及基礎建設恢復的進度,食品組在現有流通的產品中先找出適合不同救災階段所需要的食品類型,以及考量災民對於熱量、營養、安全性及飽足感等實際之需求加以改良、調製。二年多來已改良十多種食品,例如食品粥、米糕、調理包、餅乾類、速食麵類等。

面對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趨勢,食品組將朝向改良或開發保存期限長、並能兼具食品風味的賑災食品,並使用安全又節能的包裝材料,共同為環境善盡保護之責任,造福人間。

 

人援會衣物組依上人慈示,發揮良能,化腐朽為神奇,垃圾變黃金,將寶特瓶進行特殊製程,做成了再製紡織品賑災物資。例如將二十支寶特瓶織成一件夏天穿的T恤,七十支寶特瓶做成賑災毛毯等。擔任人援會總召集及衣物組召集人的黃華德師兄表示,衣物組從寶特瓶環保製品出發,除了為社會提供寶特瓶回收處理的管道,減少社會垃圾問題以外,並積極提供給慈濟志業體醫院及學校衛生、安全、美觀舒適的衣物。更以寶特瓶回收製成的再製紡織,於成衣製造業淡季時,裁製後囤積冬令發放所需的衛生衣,造福感恩戶與災民。另外,每次在緊急事件中,看到慈濟志工涉水送便當時身穿的簡易雨衣功能不佳,也用心設計了將雨鞋與雨衣兩相結合,讓水無法滲入卻又能保有透氣功能的連身雨衣。

寶特瓶環保紡織製品只是衣物組努力達成的眾多功能之一,面對全球暖化危機、地球資源耗竭,衣物組目標是要帶動紡織業界省思,多研討開發能夠重複利用資源的衛生環保產品,以維護大地,造福社會人群。

 

在海內外貧苦的地方,讓災民安心安身、安生的慈濟大愛屋,是住屋組志工本於證嚴上人不忍眾生受苦難,不忍大地受毀傷的本懷,用心付出,在大地上為苦難人打造希望的藝術品。迄今,不論在台灣、中國貴州、安徽、甘肅、伊朗或斯里蘭卡等地,不論是建學校、造大愛屋或是蓋水窖,都有住屋建築志工為苦難人打造大愛工程。

此外,為了因應緊急救災需求,設想到帳篷悶熱、鐵皮屋運送不便等缺點,住屋組召集人高明善師兄表示,除了幫災民建造因地制宜的永久性大愛屋外,目前住屋組正積極努力設計急難簡易屋,並嘗試各種不同材質、形式的組合屋,期許在災難發生的第一時間內,能讓災民可以立即的安身、安心、安生過生活。

住屋組的急難簡易屋,除了人性化設計,也朝著集雨水回收系統和太陽能板於一體的斜屋頂式住屋概念發展讓慈濟賑災住屋更能符合環保與人性化的訴求。房屋地基墊高以避潮濕與泥濘、重量減輕、組合方便、兼顧運送便利性、名生基本用水與用電等,是住屋組全方位的人性考量。

 

當災民生活回復到可以自行煮餐時,即進入慈濟賑災模式中的後續援助項目,如:大型食物發放 (如米、油等)。而在第一時間的運輸工作刻不容緩,當中運籌帷幄的行輸組召集人說明:「災難發生的前四十八小時,原則上都用空運,再來看先後緩急,如藥品、毛毯、帳篷等,可能空運、海運同步進行。

行書組志工多年來協助慈濟各種賑災物資運輸工作,大至慈濟八萬公噸大米印尼援糧的海運作業,小至每年各種環保毛毯賑災物資等地海外運輸,都有行輸志工的團隊合作與用心付出。

行輸組未來將努力協助慈濟整合國際賑災倉儲物流以及運輸之海陸空運輸航線,讓災難發生的時候,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慈濟賑災物資送抵災區,讓受難的人可以離苦得樂。

 

資訊通訊

人援會資訊通訊組包含兩項功能:通訊設備的改良開發,以及協助因應慈濟志業e化的需求。

人援會資訊通訊組召集人林家和表示,災區通訊不易,資訊通訊提供了最佳的通訊設計,將龐大繁瑣的通訊器材濃縮成三個手提箱型的通訊設備,便於攜帶、多組小隊定點聯繫。至於遠距離的災區通訊斷訊問題,則採用衛星電話來解決。

為了因應e化時代的來臨,資訊通訊組更積極協助慈濟整合國際人道援助會倉儲資訊系統,配合各項賑災業務朝向電子化發展,讓未來慈濟賑災物資的調度和保存期限,都能有更快速、便捷的掌握,並減少紙張需求,更加環保。

 

智庫與行政秘書團隊

人援會除了企業家志工外,還有一群熱忱無私奉獻的企業青年,承擔起人援會秘書行政聯繫和智庫資料蒐集的任務。近年來,更積極於因應地球暖化危機,期望藉由啟發每一個人疼惜地球的善念,落實為珍惜地球資源之善行,讓點滴的善心善行,匯聚成全球減碳潮流和減碳新生活風氣,來預約人間淨土。

 

推動企業環保,減碳護地球

全球暖化危機日益嚴重,為了響應上人減緩地球暖化的呼籲,慈濟的企業志工在推動環保方面不落人後,事業跟志業雙軌同時進行,做事業同時肩負起慈濟志業責任,積極於環保減碳工作。

慈善與環保的結合,正式這群企業家志工在人道救援行動的理想與實踐的方向,慈濟企業家志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將資源做了最有效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