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感恩班慈懿日活動

日期:1141017日(五)

出席慈懿10

主題:穿雨鞋的鏟子超人

教案承擔:賴慈曼

紀錄:謝靜芬

影像:徐政裕

花蓮光復鄉因堰塞湖引發的災難,讓原本寧靜的村落陷入一片泥濘與哀傷。大水退去後,留下的是滿地的淤泥與倒塌的屋舍,許多人失去了家園,卻也因此看見了人心中最亮的一道光。

災後,各地湧入許多志工,他們被稱為「各式各樣的超人」、這些超人並非擁有特別的力量,而是用雙手、雙腳與一顆真誠的心,投入清理與關懷的行動中。他們不怕髒、不怕累,腳陷在泥裡依舊努力搬運、挖泥、打掃,讓希望在泥濘中重新萌芽。

在這場愛的行動中,有羅睿騰、李訓豪、林萌、陳明玉、余祖兒、陳思穎等六位有到光復現場,雖然他們年紀尚輕,但跟著家人主動報名參與志工服務。當他們抵達災區時,眼前的景象讓人難以忘懷——滿地的土石、倒塌的屋瓦、破損的生活用品,套用孩子的話語:「一切都顯得那麼慘烈。」他們雖然只是幫忙搬運礦泉水,但那份真誠也讓他們自己更懂得珍惜平安與幸福的可貴。

洗雨鞋超人:慈曼媽媽分享這次的災難讓她深深體會到「齊心合力」的重要。她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任務,有人清掃泥巴、有人搬運物資、有人負責煮食,雖然分工不同,但只要大家的心連在一起,就能發揮最大的力量。

看著志工們不分地區、不分年齡,彼此合作、互相鼓勵,她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凝聚力。她說:「只要人人願意出一點力,齊心合力,光復的家園一定能重建。」在大熱天,不忍志工滿腳的泥濘,她想出用愛家人的心,彎腰幫下工的志工,刷洗雨鞋,讓他們能乾淨的上火車。

洗碗超人:秀萍媽則分享了第一天去鏟土,讓沒做過農事的人,體力吃不消,於是她想到可以去瑞穗包便當、洗便當盒。她每天早出晚歸,包好便當還要洗碗善後,她負責用熱水燙碗,可以消毒,又讓吃的人安心,常常忙到晚上八點多才搭車回家,雖然疲憊,但心中充滿感恩。她說,當看見災民能吃上一口熱飯、喝到一碗湯時,所有的辛苦都化成溫暖的力量。她感嘆地說:「大自然的反撲提醒我們,要更愛護地球。唯有尊重土地、珍惜資源,災難才會減少,生活才會有希望。」真的印證上人說的:「清淨在源頭,大家要戒慎虔誠,誠心齋戒,才是愛護地球的好公民」。

在這段時間裡,無論是誰,大家都展現了同樣的精神——「不怕泥濘,心中有愛」。即使汗流浹背、滿身泥水,他們仍笑著面對、堅持到底。有人說,真正的英雄不一定穿著披風,而是願意蹲在泥地裡,用雙手重建希望的人。這群「超人」們用行動證明了,愛與團結能戰勝一切困難,也讓更多人學會了感恩與珍惜。雖然重建的路仍然漫長,但在這片土地上,因為有這群不畏艱難、願意守護的人,光復的未來一定會更加光明。

再來是十月份的慶生活動,除了四位孩子,還有導師彧安跟天時爸爸,大家寫了卡片,一起唱生日快樂歌,並留下許多珍貴的照片,期待11月七、八日的慈懿日、二十五週年的運動、園遊會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