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zuchi.org.tw/tzuyi/index.php/2016-02-03-01-08-40/2016-02-03-03-54-00/195-22/1347-20231013#sigFreeId0138100f74
國三大愛班慈懿日記錄
主題:火災常識、骨髓捐贈宣導
日期:112年10月13日
參與人員:美金媽、孝宜媽、美鳳媽、文慶爸、慧文媽、麗芳媽、芳華媽、毓婷媽
圖像:麗芳媽、慧文媽、芳華媽
記錄:毓婷媽
懿德會幫爸媽們準備實用的課程
「關係裡的追與逃-如何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由廖志豪老師分享,老師讓爸媽填寫「人際依附風格量表」,以自己對重要伴侶的依賴程度,藉以更了解自己內心的穩定度,12-18歲的青少年會透過周圍人的地位、價值觀發展自我認同。
「你應該知道的性別平等教育」老師透過性別光譜分生理的男女還有跨性別等,我們應該追求實質平等。最後老師提醒爸媽,如果聽到孩子提到性騷擾的事件必需立刻告知學務處或任何老師,以便二十四小時內記錄。
「話我慈中」玲惠校長分享暑假老師備課中參加「合心共識營」重溫身為教師的一念心,除了精進教學也希望成為啟發孩子善念的好老師。孩子們也在暑假分十路到海外交流拓展視野,行住中展現慈中人文。
下午進班首先由芳華媽分享火災常識,火災現場有五不一原則:
1、不收拾財物2、不搭電梯3、不躲浴室4、不用塑膠袋套頭5、不找濕毛巾
一原則是逃往1樓並關門,若逃生口有濃煙,改找未起火空間關門並用衣物毛巾塞門縫求援。
還有十題考題考倒不少人,表示還需多加強正確觀念。
接下來由毓婷媽分享骨髓捐贈,以三個人的生命故事為主軸:
三十多年前ㄧ位到美國留學的溫文玲小姐發現得到血癌,在當地骨髓資料庫找不到適合的捐贈者,轉而回台尋找生機,但當時法令器官(骨髓)捐贈只限三等親以內才能捐贈,她拜會衛生署長為了救人法令必需鬆綁。當時台灣還沒有骨髓資料庫,她也拜見上人覺得台灣需要有這樣的資料庫,上人本持「救人一命,無損己身」且每個生命都是寶貴的,獨排眾議宣布建立資料庫。這是全世界唯一一個由民間力量完成,目前四十多萬筆,捐贈六千多人造血幹細胞的資料庫。孩子會長大,資料庫會老化,所以全台灣慈濟志工還是持續不斷地為血液疾病患者奔走,也和班上孩子們預約將來可以建檔救人。
第二個故事是一位受髓者朱頤,他很幸運的配對移植,也曾在101大樓的燈牆上感謝他的捐贈者,並發願號召十萬人來建檔,但幾年前血癌復發往生了,朱爸爸想為孩子完成心願,運用人脈(扶輪社)資源,與骨髓中心合作,發展出企業建檔宣導的模式。
第三個故事是骨髓關懷小組的志工的故事,在ㄧ年多前她的兒子突然在家中倒下,送到醫院時已昏迷,醫生判斷即使救回來也極可能成為植物人,因疫情關係家屬都不在她兒子的身邊,她請醫護人員在她兒子的耳邊跟他說如果他願意捐贈器官,媽媽會成全他,熬過了判定腦死,符合捐贈器官的條件,捐出了心臟及其他器官。在今年清明節她和先生一起去為兒子掃墓時,看到一個陌生人一直撫拭墓碑,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接受兒子器官得以重生的受贈者,兩個人感動的抱在一起,她感覺她的兒子還活著…
期待孩子們更成熟時能想到這些感人的片段,三個愛的故事希望對孩子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