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zuchi.org.tw/tzuyi/index.php/2016-02-03-01-08-40/2016-02-03-09-33-52/234-25/1682-20251017#sigFreeIdad0c68bfee
25屆國二合心班懿德日記錄
日期: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
地點:演藝廳、合心班教室
主題:穿雨鞋的鏟子超人
記錄︰蔡春來
參加人員:春來媽、淑玲媽、素玉媽、秋君媽、淑薇媽、砡年媽、姿娜媽、慧鈴媽、沛霏媽、白峰爸等10位
活動內容︰
懿德日共修
◎學務處︰田承恩組長
性別平等聽看聽,傾聽與關懷︰
學生來到學校,學習獨力承擔所有的事,會有情緒上的盲點。
老師說︰情緒可分為四種︰
藍色區塊︰悲傷疲倦、生病、無聊、感覺遲鈍。
綠色區塊︰冷靜、快樂、精神集中、感覺沒問題、掌控中。
黃色區塊︰性分、焦慮、緊張、沮喪受挫、困惑。
紅色區塊︰憤怒、害怕、恐慌、我想大聲叫、失控。
學生在相處中,因相識而成為好朋友,難免有動作上的接觸,每個人對於身體的接受度不同,有人較熟了,打招呼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人可以接受稱兄道弟方式,有人拍肩摸肩都不行,所以對「身體的界線」要謹慎為宜。男女的性別還是有差別的,儘可能保護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
田老師希望在校園裡,為學生建立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沒有性騷擾,也沒有霸凌的校園,讓家長放心,也讓學生安心在這樣的環境成長。
◎劉秋伶組長︰
華加莎風災關懷分享︰
每個超人身上都有泥巴,看到影片中的畫面,真的災民的苦,我們是無法真正去體會,自己的家被泥土淹沒,而且是黏又厚的黏土,那種心情真是苦上加苦。
這次的災難,也看到了全省青年人的團結與力量,想要替災民分憂解勞,放下手邊的工作,甚至趁假日一起相約來付出,看見了台灣人的生命力與韌力,雖然人很多,但每個人都很有秩序,跟著安排的地點往前走,每個人盡自己最大的軔力,只希望能為災民減輕一點壓力,早點將這又黏又厚的土,趕快清除。
◎合心幹事若岑媽媽的分享︰
懿德爸媽平時在與孩子們互動時,也需要提醒自己,懿德爸媽的愛,需要自己拿捏,孩子們的感受。尤其是身體的碰觸,孩子的感覺是否有什麼樣的動作,必須謹慎。
◎主題︰穿雨鞋的鏟子超人
班上有二位孩子住在光復鄉,秉杰家較嚴重,因他們家開五金行,整個一樓及地下室的物資都滿是厚重黏土,打電話給家長,第一句話就說全部都毀了,安慰媽媽人平安就好,希望媽媽要先照顧好自己,錢再賺就有了。我們真的無法體會,受災者的那種椎心之痛,畢生的心血就這樣毀了,真的再多的話,也無法感受到他的心情與哀傷。
士萲家因地勢較高,受災程度較少,士萲也回家幫忙整理,家長也很安慰,還好災情不是很嚴重,感恩懿德媽媽的關心。
每一個人都盡心盡力,合作分工,期待能讓光復的災民早日走出苦難。
今天的課程由沛霏媽媽承擔,沛霏媽媽先關懷秉杰家裡的情形,詢問秉杰這次家裏受災情形,要不要分享這次受災的心情,秉杰不知如何表達內心的感傷。
影片中同學說:
泥土很重,光復人負擔更重,我們一定要來幫助他們。
同學說得真貼切,每個人都能體諒別人,那種無助,需要別人幫助的心情,相信這個社會會越來越好。
有到災區打掃的懿德媽媽們,分享去災區打掃的心得︰
素玉媽媽︰
我到光復鏟土的一些感想,這次有幸參與光復的救災行動,心中充滿感恩與感動,那天一大早6:00遊覽車從屏東出發經過一段長途車程,抵達瑞穗靜思堂用中餐。很巧的我遇見了我們班的一位同學---敬樹
敬澍和他爸爸一起來瑞穗靜思堂幫忙打便當,提供給災民志工享用,說真的能在災區見到熟悉的面孔,我真感受到那份善的力量傳遞,真的很感動,我還跟敬樹拍了一張合照,作為難忘的記憶。
用完餐我們就前往光復,到了當地,眼前的景象真的讓人鼻酸──滿目瘡痍,家家戶戶門前堆滿了汙泥與泡壞的家具,真是一片狼藉。當我們下去鏟泥時,腳踩下去常常拔不出來,泥濘又厚又重。但大家都沒有一句怨言,只想趕快幫居民恢復家園。
我們屏東第一梯次負責的是一戶黃先生的家。聽說她家裡有位90幾歲的阿嬤,在這次水災中不幸罹難了,精舍師父也有親自前來關懷,陪著家屬與志工們一起祈福。清理.泥清乾淨後,黃先生非常感恩慈濟的幫忙,甚至把家裡空間讓出來,作為志工據點,提供我們休息、用餐、上洗手間,讓我們能更方便的服務,他的善心也讓大家備感溫暖。
那三天我看到來自全台各地的志工,尤其有許多年輕人投入救災,真的讓我深受感動,。師公上人說過: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這句話在災區裡真真切切的印證了。
在光復我看到不是災難的殘破,而是滿滿的愛與希望。
能夠平安有能力去幫助別人,這就是最大的福。我們要知福,惜福,在造福。願這份愛的力量,持續在台灣的每個角落傳遞。
慧玲媽媽分享︰
樺加沙風災引起的堰塞湖溢流,造成花蓮光復鄉災情嚴重,第一組秉傑的家也深受其害。心中很不捨也想要去為災民們盡一份心力。9/29星期一,三天連假的最後一天,總算買到火車票,與同行的四位師姐,凌晨5點出發9點多終於到了光復火車站,人山人海的援助人潮,與滿目瘡痍的景象,漫天飛揚的塵土,讓人不經的想當下抓緊時間去付出。
沿路都是需要幫忙的民宅,道路間沒有車子行徑的車道,堆滿了從家裡清出的淤砂及廢棄的家具,行徑間猶如翻山越嶺,還不時的被爛泥纏住,舉步維艱。我們進入一戶只有老奶奶的家,她正忙進忙出的搬東西,我們迅速地拿起鏟子從廚房廁所,開始鏟起厚重的淤泥,再一鏟一鏟的置入水桶裡,滿了又得費力地提去屋外的車道清除,來來回回真的很累。此時五位年輕孩子經過,「需要幫忙嗎?」詢問我們。像是不請之師允諾之後,隨即加入清掃的行列,每個孩子都不嫌累,專挑我們無法做的粗重工作。大約一個小時後,泡水沉重的家具及難鏟的泥土層層疊疊在屋外的車道。此時孩子們告訴我們粗重的完成了,細軟的留給你們處理了,他們還要往下一戶幫忙。當結束我們的工程後,奶奶也一直感謝我們。
雖然這次的鏟土過程很疲累,但令人感動的溫情,處處可見,大家共同幫助災民的畫面也令人感佩。更看到大多數年輕的孩子們呼朋引伴的一起來做善事。看到台灣新生代的希望,年輕人熱情樂施。相信未來慈中的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下,也會是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姿娜媽媽分享︰
她到花蓮光復鄉幫忙鏟土,體會到能有因緣協助鄉親整理家園,除了要有良好的體力,還學到以智慧運出一桶一桶的汙泥。
你沒親自到現場,無法體會真正災情的嚴重。
祝福災民們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
全力以赴,每個人都盡己所能,共同達成目標。
靜思語︰人人合心、合力,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
◎懿德爸媽送上10月份生日卡片及巧克力,希望孩子巧妙克服困難,讓自己越來越好。
◎點心時間︰孩子們考驗懿德爸媽的記憶,是否都能記著孩子的名字。爸媽也考考孩子,是否都記得爸媽的名字,在這歡樂的笑聲中,時間不等人,車班也不等人,只好跟孩子們揮別,下個月再見。
並轉知下個月懿德室值班的日期,希望孩子能到懿德室來相聚。
記錄︰蔡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