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  國三善解班慈懿日

活動名稱:穿雨鞋的鏟子超人

日期:2025/10/17

班級:第24屆國三善解班

陪伴:秉宏爸、志強爸、政培爸、美雲媽、琇惠媽、琇雲媽、錦姝媽、銘珠媽、文雀媽、素貞媽,共10

照相:政培爸、琇惠媽

記錄:政培爸

1017日的午後,慈誠爸爸、懿德媽媽與同學們齊聚一堂,迎來了充滿愛與感恩的「慈懿日」活動。這一天不僅有歡笑與祝福,更有深刻的生命體悟與愛的故事,讓每位同學都在感動中學習「付出無所求」的真諦。

溫馨與滿滿祝福的慶生活動

活動一開場,氣氛就洋溢著溫暖的喜悅。十月有兩位壽星─陳恩于與謝依倢,在大家的掌聲中接受祝福。丁爸親手送上由慈誠爸爸與懿德媽媽共同書寫的生日卡片,上面滿滿的祝福文字,傳達著大家的愛與關懷,為這場慈懿日揭開了溫馨的序幕。

主題活動──「穿雨鞋的鏟子超人」與災難省思

隨後進入本次主題活動:「穿雨鞋的鏟子超人」。丁爸首先以生動的講解,說明了堰塞湖形成的原理,並以近期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的實例,帶領同學們了解這場天災對光復鄉與鳳林鎮造成的嚴重災情。

當天災畫面一幕幕浮現,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從自然的力量中,大家感受到人類的渺小,也更加體悟到珍惜環境、敬畏天地的重要。

災區實錄分享──鏟子超人的真實行動

接著由政培爸與素貞媽接力分享他們前往光復鄉救災的親身經歷。

政培爸語氣誠懇地說,出發前其實並不確定自己能幫上多少忙,但一到達花蓮車站,看見滿車廂穿著雨鞋、背著鏟子的「鏟子超人」,那份感動與震撼令人難忘。抵達災區後,街道滿是厚重的淤泥,甚至連早餐店內都被4060公分高的泥土掩埋。

他問同學們:「十五位志工要清一戶的淤泥要多久時間?」大家猜兩天,但實際上花了將近三天。志工們有人鏟泥、有人接力傳送、有人推車清運,每個人滿身泥濘卻不喊苦。當早餐店老闆哽咽地說:「要不是有你們,我兩個月也清不完……」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成無比的感動。政培爸說:「這次看到那麼多年輕人主動投入、無私無所求地幫忙,我深深感受到人性的光輝與善的力量。」

素貞媽也接著分享了她在災區的感動。她提到,927日法脈宗門營的所有學員都全力投入光復鄉的清淤工作,第一組的成員共有10多位的四大志業主管同仁組成,當她看著年滿七十歲的主管都親自下去鏟泥土,警惕著自己要更努力不可懈怠。經歷六個多小時的清掃,看到受災戶的一樓恢復乾淨的磁磚的地面時,大家的內心都無比的歡喜,身體雖然累,但能夠以自己小小的力量幫助別人,內心感覺很有福。

104日正值慈濟發放慰問金,素貞媽承擔人文真善美記錄,採訪時遇上林女士,她因長時間清掃家園導致小腿腫脹,在關懷當下,素貞媽突然認出這不就是法脈宗門營當天打掃的那戶人家?因緣不可思議,林女士談到當天這麼多慈濟人到家裡來幫忙的感動,頻頻對著我們說感恩。當天在打掃的同時,她拍下照片及錄下影片傳給高齡92歲的媽媽,還在收容所安置的媽媽心理一直放不下,想回來幫忙,林女士在LINE中對著媽媽說:「您看,這麼多您的孫子、孩子都來幫忙,可以安心了。」雖然災後要從零開始,但她對著慈濟人說說:「有大家的愛,我們不孤單。」

素貞媽也感恩地提到,她在慈大的女兒更邀約兩位同學前來協助,一起鏟土,隔週週末又頂著烈日幫忙發放物資,那份年輕的力量與無私奉獻,成為她心中最驕傲的風景。

影片觀賞與省思──「善的力量」溫暖人心

在一片感動之後,文雀媽接著帶領大家欣賞影片《善的力量──互助合作利人利己》。影片中,一群人圍著一鍋湯,手裡拿著長長的湯勺,起初都試著餵自己卻怎麼也喝不到,直到他們互相餵對方,大家才都能享用這碗熱湯。

簡單的故事,卻蘊含深刻的寓意。文雀媽引導同學思考「團體」與「團隊」的不同,當每個人願意伸出手幫助他人,整個團體也會變得更有力量。為了鼓勵同學踴躍發表想法,懿德媽還貼心準備了香甜的麥芽糖作為小獎勵,現場笑聲不斷、氣氛熱絡。

祝福傳遞──給光復鄉的暖心話語

影片結束後,文雀媽請同學們拿起筆,寫下要送給光復鄉鄉親們的一句祝福。孩子們一筆一畫地寫下:「希望光復鄉能盡快恢復原有的環境及正常生活」、「願災民們都能平安、快樂」,每一句祝福都蘊含真誠的心意。這些文字不只是紙上的字,更是他們心中對生命的關懷與希望。

點心時光──甜在嘴裡、暖在心裡

活動最後來到最期待的「點心時間」。爸爸媽媽們精心準備了雙胞胎、冰奶茶與涼糕。香氣撲鼻的點心讓整個教室充滿歡笑,嘴裡甜甜的、心裡也暖暖的。

這一刻,慈懿日不只是一次活動,更是一堂關於「愛、感恩與行動」的生命教育課。

愛的力量,讓世界更美好

這場慈懿日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卻讓每位同學深刻感受到「善」的力量如何在災難中綻放光芒。從壽星的笑容、到志工的泥濘腳印、再到孩子們的祝福字句,點點滴滴都串起了最動人的故事。

正如影片中那鍋「分享的湯」,唯有互助合作、彼此成就,我們才能在困境中一起走得更遠。這一天,孩子們不只是參加了一場活動,更在心中種下了一顆「慈悲與行動」的種子,讓善的力量持續延伸,溫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