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復健與重建

打造二十一世紀學習環境
用夢想勾勒新校園
夢迴中寮
帳棚下的醫療站

 

相關網站連結

‧卷一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二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三心靈悸動篇
卷四百年記憶篇
卷五校園記事篇

慈濟921賑災專案

 

線條
線條
序論 上人開示 災情寫真 急難救助 安頓關懷 復健重建 回首頁

 

《願景——復健與重建:希望工程》

打造二十一世紀學習環境
◎撰文/張旭宜、葉文鶯

洋溢學子笑語的園地不見了……
讓人療傷止痛的所在不見了……
學子的笑語,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能療傷止痛,生命才得舒泰安康。
在藍天白雲的臂膀上,
孩子們的讀書聲,
將在嶄新的校園裏流洩;
鄉親們的病苦,
將被全方位地療護、撫慰;
為孩子與鄉親們的未來,
彩繪滿眼光明與希望的願景。

「節省能源、通風、資訊系統規畫」且「展現愛與關懷精神」是慈濟校園重建的重點,而當地自然景觀及社區人文,則是各校應發揮的特色;所以各校建物都是「量身訂作」……

▍用心為二十八所傾毀中小學「量身訂作」

慈濟「希望工程」計畫協助台中縣、南投縣巿二十八所中小學校舍重建,經各校提交受災報告暨重建規畫書後,十月底已由各負責建築師完成首次實地勘察。慈濟將整合校方理想與建築師專業,於明年二月底前完成建照申請與工程發包,施工期間由慈濟與校方共同監工,期能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這項「希望工程」將耗資四十五億元以上,占慈濟賑災預算總額的百分之七十。「慈濟不是有錢,是有心;慈濟的力量有限,但更有願。」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表示,慈濟、學校與政府教育單位三股力量一條心,分工明確、合作無間,才能完成此艱鉅又意義重大的「希望工程」。

針對二十八所學校即將成形的建築設計藍圖,慈濟與各建築師已達成共識,「節省能源、通風、資訊系統規畫」且「展現愛與關懷精神」是共同點,而當地自然景觀及社區人文,則是各校應發揮的特色;所以各校建物都是「量身訂作」。

遭逢重大災難時,醫院和學校分別擔負救人與避難的功用,因此慈濟重建學校以「堅固耐震」為重點,將統一採鋼骨混凝土結構。此外,雙走廊設計可加速急難逃生速度。

為體現慈濟「珍惜、節約、創造能源」精神,各建物將採行「中水回收」系統,加設可回收雨水的集雨設備,廢水經處理可轉成灌溉用水或浴廁清潔用水,節約並創造能源。

參與希望工程建築設計的十二所建築師事務所,十月二十四日依地緣關係、淵源、情感及意願,主動認養各校建築設計,因此,慈濟「希望工程」將充分流露鄉親情誼。而慈濟榮董侯博文更全數認捐所需之鋼骨建材,益發顯現大愛精神。

「校方有心,令人感動。」慈濟希望工程小組成員黃芳淇說,因災區通訊系統損毀,連電話、傳真都要向他校借用,「集集國中全校只靠校長的手機對外聯繫,還有兩校共用一片磁片,這個學校使用完後,再請人騎車送到另一個學校使用。」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卻儘可能爭取時間,提供慈濟相關資料,達到希望工程現階段預定的進度。

對於能與慈濟合作重建校園,各校皆表示歡喜與感恩。霧峰國小校長林淑瓊重視綠化、環保和樸實的觀念,與慈濟理念不謀而合,因此樂見學校建築及人文特色能展現大愛精神。

五福國小總務主任馮世明開懷地說:「當知道慈濟認養我們學校時,大家都很高興。我知道慈濟蓋的房子會非常好、非常堅固;我信任慈濟的品質!」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慈濟要將社會大眾對慈濟的託付,透過『希望工程』,化為災民對未來的希望;建設出具有創造性、啟發性、時代性的二十一世紀校園。」

▍憑願力走向美景

強震震垮舊校園,卻也激發出新希望——座落山城的福龜國小,期待透過社區總體營造來繁榮福龜村,藉由田園式教學以提振客家文化;樹海波瀾的五福國小,期待著森林小學的成型;旭光中學想融入當地美景,成為觀光景點的地標建築;太平國中希望能與社區居民互動;東勢國中期待成為該鎮第一所完全中學……。

期待重建的急切心情,不只是因為美好的願景使然;各校復學情形愈克難,愈使慈濟與校方珍惜重建機會、加快重建腳步。

因教室損毀,校方只好在空曠處搭建簡易教室,或向他校借用場地上課;部分學校仍有災民搭棚暫住,無法即時興建簡易教室;班級若非併班,就是採行「二部制」教學,分上、下午輪流使用教室,師生難以適應;簡易帳棚內缺乏隔音,上課品質大受影響;廁所數量不足,學生下課時間必須錯開;寄讀生面對陌生的學習環境,多了一分不自在……災後學校復課的難題一一顯現。

學校復學克難,校方和家長雖有困難和壓力,但也因此看見他們的努力和堅毅——太平國中家長協建水塔、瑞成國小家長會經費悉數用在搭蓋帳棚教室、五福國小的老師、家長和阿兵哥一起協力整理校園。

而學生面臨此百年災難,也表現出令人窩心的體貼感,同學之間相互勉勵與打氣的友情透露出孩子的成熟。不論在樹下、帳棚或走廊上課,學生們還是一派天真可愛的神態,足以慰藉大人們焦急之心。

回頁首

慈濟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