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心理輔導

陪伴他人,走出喪親之痛
受災民眾的哀傷與創傷
災難服務人員的壓力調適

 

相關網站連結

卷一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二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三心靈悸動篇
卷四百年記憶篇
卷五校園記事篇

慈濟921賑災專案

 

線條
線條
序論 賑災日誌 溫馨速寫 關懷感言 心理輔導 附錄 回首頁

 

《心靈捕手——災後心理輔導》

災難服務人員的壓力調適
◎撰文/魯中興(台北市立療養院臨床心理科主任)

▍進入災區的救難人員常有的現象

【常在極度壓力下工作】
•人命交關之下,分秒必爭、節奏很快

【常有忘我狀態】
•腎上腺素亢奮,時時處於專注、備戰狀態

【苦惱狀態】
•須藉助旁力才能休息
•結束後才發現力量的來源是別人的苦難,因而會有罪惡感
•覺得能力有限,自責不已
•災難的現實很殘酷
•認同受難者
•常不察覺自己心理受到的衝擊

▍助人者的條件

•需要發揮所有技巧
•能把自己整個帶入
•能在艱苦情況下工作
•需要的特質:有利他動機、成熟、高自尊、自我控制、自發、能忍受模糊(有勇氣接受挑戰,能面對突發情況及定位不清的工作)、彈性、獨立
•能忍受拒絕,在正式或非正式情況下均可工作

▍訓練與經驗

•起碼要有創傷學的理論基礎、瞭解哀傷
•每年要有持續訓練
•每一場災難均不同,經驗是無價的老師

▍何謂替代性創傷

•長期在危機下工作,一定會有自我衝擊,須發展因應方式
•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同理受難者經驗、目擊殘忍、破壞後,內在經驗的轉型(主客易位、將自己想像成當事人,過於感同身受而未能保持客觀心態);若再反映於所有人際關係,會減低效能、憤世嫉俗、退縮、麻木

▍災難服務人員調適之道

【創傷會影響五種需求】
•安全、信任、自尊、親密、控制

【如何減少替代性創傷】
•要有理論基礎
•不要單獨工作
•整合心理架構後工作:包含整個專業生活、人性,與過去、信仰、社區的連結;此工作是廣義專業的一部分,目擊苦難可擴展人性
•放鬆:多做舒緩、怡情、支持的活動:例如聽音樂、做手工藝、尋找清靜的地方放鬆心情

▍為替代性創傷轉型

•創造意義:找出心靈路徑把意義注入一般活動
•挑戰原有框框:注意五種需求的不足,安排生活實驗來挑戰;而許多事情不見得有答案,不一定要做得很完美
•建立連結:與家庭、朋友、鄰居、其他救難者的連結能對抗孤獨疏離,在其中獲得溝通、歡樂
•鼓勵個人成長:寫作、創作、瑜珈、禪坐,重點在於投入、持續瞭解自己

回頁首

慈濟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