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機車行,郭全成正在與顧客說話,一百八十幾公分的高挑背影引人注目,一身祥和、優雅的氣質迥異於我對機車行老闆的印象,即使不穿慈濟制服,他看起來仍像個有修為的慈濟志工。[攝影者:賴麗君]

『那車水馬龍的街道旁立著一排機車行,除了招牌名稱不同,從外觀上看起來每家幾乎是一個模子,就在轉角處「永成機車行」斗大的商號映入眼簾。走進機車行,郭全成正在與顧客說話,一百八十幾公分的高挑背影引人注目,一身祥和、優雅的氣質迥異於我對機車行老闆的印象,即使不穿慈濟制服,他看起來仍像個有修為的慈濟志工。

◎童年憶往

四十歲對許多男性來說,仍是全心打拚事業的高峰期,郭全成卻選擇開闢人生另一條路──慈濟志工。儘管本身開機車行生活繁忙,他仍善用時間去做志工,對他來說,有分秒做志工的機會,他一定不會錯過。「時間是自己找的,能走出來就是福報。」這是他常掛在嘴上的話,目前他是慈誠,和妻子吳彩蟳同是慈濟榮董及委員。

走過大半人生,他最慶幸的是走入慈濟世界,這不僅讓他找到修為的方向,也讓他找到善用良能的出口,「我沒上過高中、大學,現在我是在社會大學學習。」郭全成說。

談起自己的人生經歷,郭全成總不忘在嘉義縣竹崎鄉的田園日子,那青綠的筊白筍田、茂密的果園有著他的童年憶往,同時也蘊藏他們全家的艱辛歲月。由於家貧無田產,務農的父親只好租賃土地耕種,但靠天吃飯的日子往往讓家計入不敷出,「人家說,三年一輪,好歹照輪,我們家的收成往往是一年好,兩年不好,賺的錢有時還不夠付田租,更甭談養活一家六
口。」

看著鄰居一家家往台北發展致富,在郭全成就讀小學五年級那年,父親也帶著他們全家人遷往台北,但於台北居住的前幾年,他們仍然過著困苦的日子。一家六口擠在四坪大的房間,早上每個人只能吃一個麵包,後來父親由水果販、魚販改做小吃,經濟狀況才漸漸有了好轉。

國中畢業後郭全成即開始就業,問他是否因為家貧緣故,他笑著說:「是因為不喜歡唸書。」他自嘲國中三年念的是「放牛班」,功課都是用「混」的,但每次段考一定維持第二名,因為第一名就坐在他隔壁。

他做過手工藝、裝潢的工作,後來才到機車行當學徒,當時的師傅都是採權威式教法,當學徒的如果做不好,免不了挨師傅一頓打罵,晚上睡在機車行簡陋的宿舍也不得安穩,因為就算半夜兩、三點客人找上門,也必須從溫暖的被窩起身為客人修車,而一個月的薪資不過三百元,只夠自己開銷花用,但也因經過那段艱苦的磨練,郭全成才有了後來卓越的成就。

◎機車行裡開天地

二十四歲那年,父母親協助他在永和市永亨路買了一間店面,自此他開起了機車行,起初因為附近的道路尚未打通,加上同業競爭激烈,生意並不盡理想,由於附近有幾所中學,許多國中生會到附近店家寄放腳踏車,當時寄放一輛腳踏車一天是十元,郭全成認為利潤不錯,也兼做寄放的生意以增加機車行的收入。

「因為抓不到竅門,第一天的生意掛零,第二天我站在門口吆喝,終於招攬到一輛,我想說閒著也沒事,就為他洗車並打蠟,沒想到這位同學吃好道相報,再來就七輛、十三輛、二十輛一直增加。」

郭全成說,最高紀錄還曾一天達到二百輛以上,當時他一人獨自經營機車行,儘管每天從清晨五點營業到三更半夜,全身的疲勞卻因生意漸入佳境而化解,畢竟才二十初頭就闖出一番成績實屬不易。

由於對父母親的關愛感恩在心,他為父母親在竹崎買了一棟房子,讓他們安享晚年,弟弟剛創業時,他也不計較讓弟弟居住,後來弟弟事業穩定,有幾次向他提起房租的事,他總是說:「沒關係!你就住下來,安心做生意。」直至弟弟成家生子,他仍不曾向他要過房租,「我總覺得我們是親兄弟,不須計較那麼多,我也很欣慰自己有能力能夠為家人做這些。」

二十五歲那年,他在親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同鄉的妻子,當時妻子還在嘉義開美容工作室,與她交往期間,他同時跟住在機車行隔壁的一位女孩交往,最後卻選擇遠在嘉義的妻子,「這都是緣分吧!不然我怎會大老遠跑去嘉義與她交往。」

郭全成坦承,自己雖不懂得製造浪漫情調,但卻相當具有女人緣,國中時期和同伴出去郊遊,就常吸引女孩子主動要電話號碼聯絡,曾有幾次他陪著朋友去相親,女方卻都看上他,主動要跟他交往,「可能是因為我身高一百八十五公分,走起路來很筆挺,臉蛋也長得還可以吧!」郭全成笑著指著掛在牆上的營業執照中的年輕相片說:「看起來還像個帥哥吧!」

◎生意場中作道場

照片的人和現實雖是同一個人,但氣質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照片中的人看起來像個鎮日為工作繁忙的生意人,現在的他則是個慈祥文雅的修行者,「以前的生活都被工作填滿,每天就是工作、睡覺,沒有一點生活品質,加入慈濟之後,看到許多不同的人生,我才會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談起加入慈濟的因緣,郭全成說一切都是因為妻子吳彩蟳的緣故,吳彩蟳剛嫁來台北時,參加了慈濟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的幸福人生講座,從此就與慈濟結上了緣,永和舊聯絡處成立後,她就常去當志工。起初,郭全成並不贊成吳彩蟳去做志工,他認為為人妻子就應以家庭、孩子為重,後來因吳彩蟳的關係,他接觸許多慈濟志工,才漸漸踏入慈濟這個大家庭。

「因為師姊的緣故,許多志工常來家裡開茶會,看到這些志工每天都很歡喜,為人很親切自然,我就開始喜歡他們,漸漸加入這個團體。」

民國八十七吳彩蟳授證為慈濟委員,兩年後郭全成也授證為慈濟委員及慈誠,兩人並先後加入了榮董,目前他仍努力為孩子圓滿榮董,其實郭全成並不是家財萬貫,每次圓滿榮董,他都是採漸進式的「分期付款」方式,「努力去圓滿榮董是要讓自己的善念不退轉,我們每天多省一點錢,累積起來就有很多錢,這些錢對我們來說也許只是拿來做物質上的享受,但是對許多需要的、窮苦的人來說卻能夠度三餐,其實努力為人群付出,怎樣出去,就會怎樣進來,你付出的那些,最後還是會回到你身上。」

郭全成心有所感地說,也許積善必有後福,幾次他都能化險為夷,去年八月時,他騎著機車到永福橋附近工地,向人家要一些水泥載回家填補店裡地上的坑洞,途中他看見興建的大樓上,工人正將一塊模板慢慢吊上去,他心想萬一掉下來相當危險,經過時一定要加快速度。就在他剛經過時,模板真的掉下來,正好與他背部擦身而過,「只差一秒,我可能就被模板
壓到,禍福只是在分秒中啊!」

加入慈濟後也改變了他急功好利的個性,以前客人上門來,他總是急切希望生意馬上成交,一次顧客來買安全帽,看了半天卻不買,他還不客氣地對顧客說:「你這個人怎麼這樣!說要買又不買!」

現在他會思考顧客的需求,將每個顧客當成是來結好緣的,也是他的貴人。有一位顧客黃先生曾來店裡參觀許多次,在此同時,他已參觀永和許多機車行,甚至到過永和最大一間機車行,因為郭全成的誠懇與耐心,最後他選擇與他交易。有一位到他店裡修車的顧客曾對他說,以前並不是來他店裡修車,但因為感覺他比較誠實可靠,才來這裡修車,「我們的行為會因為觀念而改變,心想好念,也會出現好的作為。」郭全成有所體悟地說。

目前他負責永和地區慈青籃球隊工作,帶領社區小學至高中的青少年參與動、靜態籃球相關活動,或是帶領他們關懷教養院院童、養老院長者以及慈濟志業體,藉由每個星期的活動,提升孩子們的心靈成長,並且促進社區家長與孩子們的親子互動,也因常與青少年們接觸改變了他與三個孩子的互動關係。

「以前我跟孩子們的關係很緊張,有時我甚至會以打罵來解決問題,但反而使問題變得更糟,現在我比較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想,與他們溝通,其實孩子本身都是善良的,因為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才會變壞,父母要陪伴孩子成長,多了解他們,才能增進親子關係。」郭全成也常把自己的心路歷程與他人分享,希望別人不要重蹈覆轍。

目前三個孩子分別就讀慈濟中小學,也許是受到父母的影響,三個孩子愈來愈體貼善解。
× × ×

訪談中,郭全成看到一位阿婆來店門口坐,阿婆雖然不是顧客,郭全成仍隨即為老人家倒茶,聽其他店員說,郭全成特地在門口擺放幾張椅子讓前來閒聊的老人家坐,並為他們準備環保杯,以便隨時為老人家準備茶水,讓老人家們倍感親切,久而久之附近的老人家就成了店裡的「常客」。

這就是郭全成,親切誠懇如他,為這車水馬龍的街道增添許多人情味,也為每個寒冷的冬天增添幾分溫暖。

 

真善美志工 賴麗君 台北市報導(200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