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世新組楊彬教練和同修楊傅秀美以及民生組的林淑娟分享他們進入慈籃二十多年來的改變與感受。[攝影者:許金福]

慈來自全臺十七組慈籃家族,2016年10月10日首度來到新店靜思堂慶祝慈籃成立二十二周年,學員、家長、教練和慈濟志工因籃球、因慈濟結緣,除了切磋球技、以球會友,也要同在菩薩道上精進修行。在承辦的世新組精 心規劃下,安排四場法繹、二場專題演講並致贈紀念獎牌給在慈籃家族服務滿五年、十年、十五年及二十年的志工,活動既感性又知性,近六百人度過溫馨又充實的一天。

◎法繹人文 曲曲攝人心

「大慈無悔愛無量,大悲無怨願無量,大喜無憂樂無量,大捨無求恩無量……」伴隨著為慈濟五十周年而製作的〈勤行頌〉歌曲及鐘鼓齊鳴聲中,來自全省十七區的慈籃家族志工在經過近二個月的練習、彩排,展現高度的默契和充滿道氣的演繹。從第一次排練都不會到如今在臺上舉手投足滿力與美,還可以擔任知音幫忙在節奏間做提醒,板橋組的梁宥崧覺得很不可思議。「第一次真的很不好意思,心想回去以後一定要熟練,利用閒暇看著影片一段一段反覆練習,把歌詞和節拍記熟。」他絲毫不覺得練習會辛苦。他和同區的志工蕭淑娟是同梯受證的「同學」一起參與〈勤行頌〉的演繹。他們共同的心聲是看著4月30日慈濟五十周年慶在花蓮的連線,深受感動與震撼,都覺得自己要能是其中一員多好,「既然前面沒有參與到,我們就從第五十一年開始,一生無量,堅定精進。」

由新店靜思書軒十八位從三歲到十歲的小志工所演繹的〈孝順不能等〉、〈感謝〉和〈美〉等三首歌曲則充滿了童趣與純真。首首寓意深遠的好歌,無論是「孝順不能等,我要帶著你給予的愛,回饋你們及萬物所有」、「感謝親愛的爸媽給我擋風遮雨的家,為我做香噴噴飯菜,陪伴我長大」、「慈悲喜捨的慈濟世界,美在那裡?美在與人無爭則人安,美在與事無爭則事安」這群小志工平常利用時間到書軒服務,幫忙排書、奉茶或是跟客人打打招呼,彬彬有禮,惹人疼愛。在臺上,他們認真地把他們對歌曲的體悟透過肢體表現出來,「比得好好,好讚喔!」臺下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深深被他們吸引,發出讚歎聲。畢竟是小朋友,表演完了忽然冒出來或是忽然穿梭在隊伍間,又或者在慈籃總窗口李鼎銘頒發結緣品給他們時繼續比劃,令人發噱,「好可愛!」會場因他們笑聲不止。

「污泥蓮花相成,蓮花污泥相生,是非善惡相伴,菩薩離苦得樂」由新店文山地區慈籃家長和志工組成的十八人隊伍為大家帶來〈出泥蓮花〉的演繹,象徵汙泥的藍衣與蓮花的白衣,宛轉優美,絲絲入扣;當最後蓮花從汙泥中無染的綻放時,會場感動的掌聲久久不歇。

在「衝破巨浪向前航,救拔眾生到彼岸」蕩氣迴腸並充滿力量的歌聲與動作中,「傳承法脈,覺行圓滿,大愛行於斯」永平組、中和組、漳和組和民生組合作演繹的〈静思淨斯〉,令台下目不轉睛地觀賞,唯恐錯過他們精彩的演出。永平組窗口郭全成表示,雖然過程中難免有雜音和雜影,「有聲音代表大家求好心切,都有共同的心念要把最好的呈現出來,感恩有演繹的機會。」他道出大家的感受。

◎點亮微光 人品典範

溫婉嗓音、身形嬌小的大愛臺主播同時也是新聞部經理的陳竹琪,為今天家族一年一度精進的聚會帶來「點亮心中微光」的專題分享。下個月在大愛臺服務剛好也滿二十二年的她,笑說資歷這麼長不是她年紀大而是出道比較早,會場大家熱烈鼓掌,肯定她能不被其他大臺或商業媒體挖角。謙說自己沒有養兒育女經驗,來分享難免有些忑不安,「如是我聞」藉由一段段大愛臺製播的報導,她將所見所聞透過真實的影音傳達給家長與志工,聽到感動處,有人頻頻拭淚。

「上人心中小小的燭光不斷被點燃,又來照亮我們。」認為自己被慈濟改造與教育的竹琪提醒大家:「某一時刻、某一瞬間,我們可能會被某件事感動五分鐘、五天或者是五年,不要以為微不足道,一抹微笑、一生鼓勵,都有可能令人終生難忘。」從第一天到臺北分會服務志工送來溫暖的便當到一張張濟貧扶弱的老照片;從慈濟五十年的歷史中,看到在上人帶領下,慈濟人似乎總是自不量力地做該做的事。「但只要心中的燭光被點燃就能克服許多事。」不管是在印尼垃圾山討生活的赫曼一家,還是從敘利亞逃難到土耳其蘇丹加濟市,因名字不在難民發放名單上,幾乎要崩潰的阿德罕,一則則苦難的眾生相,點燃的不僅是心中的微光,更有普照世間的長情大愛。

回到臺灣,總是從深夜到白天,從看不到人到有人,在新店街頭巷尾撿拾資源回收、每天滿載而歸的「月亮阿嬤」謝靜子,菩薩身影令人敬佩。「我怕大愛臺沒經費,我就沒辦法看(大愛臺);我做環保做到愈勇健,要做到往生為止」阿嬤爽朗的表示她的心志。像她這樣護持愛地球、護持大愛臺的環保菩薩在全臺比比皆是,今天大愛臺的多位同仁除了到現場感謝,也邀請大家一百不嫌少,一萬不嫌多地成為「大愛之友」,讓大愛臺可以長長久久地報真導正,將清流傳送給全球,現場有數十位志工和家長熱烈響應,有人將資料帶回要廣邀更多人加入。

下午的專題分享,邀請到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來談醫療人文,他以「一球在手廣結人緣」為題,回顧小時候他希望藉著打球長高、交朋友以及鍛鍊身體,到如今在慈濟與昔日國高中同學相遇,因緣有許多不可思議之處。「甘願做,歡喜受」趙院長提醒大家若把甘願和歡喜錯置那意義就不同了。從籃球場上幾位大家耳孰能詳的球星林書豪、喬丹、皮朋到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與其夫人陳醫生成立基金會探索基因,希望找出疾病的對治方法,再到強調「不是我們做了多少,而是我們在當中心中擺了多少愛」的德雷莎修女,院長舉他們為例說明我們應該利用智慧
、身體和能力來助人。

回到慈濟,上人以宗教家和慈善家的精神,從在花蓮開始訪貧、辦義診到蓋醫院,上人和精舍師父省吃儉用為病苦,只因不忍眾生受苦難。「不是每個人生來都那麼幸福。」趙院長舉他到海外賑災以及慈院所收治過的許多大德案例,「醫者父母心」視病猶親的趙院長大愛無邊,令人高度敬佩。

「小薇,生日快樂」奇怪,院長的簡報中怎麼會出現這幾個字?謎題揭曉,原來今天也是趙院長的夫人李菁薇的生日。事先完全不知道平日忙於院務和慈濟事的同修會有這麼浪漫和柔情的表達,人在現場的她嚇了一跳,卻也感動不已。「祝你無量壽福」、 「Happy birthday to you.」志工及時推來蛋糕,在院長演講結束後,全場歡唱生日快樂的祝福,喜事又添一樁,週年慶備感溫馨。

◎工廠變球場和道場 竹南有慈籃專屬球場

每年慈籃周年慶有二件重要的事,一是表揚在慈籃家族服務滿五年及每隔五年以上的成員,接過紀念獎牌,大家的心中有著澎湃的感受要和家人分享。司儀虞珊明和林美雲畫龍點睛的介紹下,「慈籃第一個專屬球場在竹南國泰路」,大家好奇這個球場是怎麼來的。經過竹南組聯絡窗口林瑞合和同修程伊伶的說明,「感恩木柵組的志工王靜菁和她的家人,無償租借他們家的舊工廠。」原本只是要做環保站的舊工廠其實並不小,只做環保不免可惜。微小心念起,在全省慈籃家族同心護持以及竹南家人共同努力下,一個接近28*15公尺的標準籃球場,兼有佛堂和齋堂的慈濟道場於焉誕生。楊梅、竹南兩組跑的瑞合和伊伶不捨許多無人接引的孩子,因家境或是交友關係誤入歧途,發願要用「四無量心」把孩子度進來,還要用更大的愛心跟孩子學習。

九十一歲的羅毓彪中氣十足地用他的貴州鄉音跟大家分享他在永平組十年的心得。「上人是我最敬佩的人,不但助人還幫助全世界的人,了不起。」小學二年級開始打球迄今仍不輟的他,認為到慈籃打球令身體健康,讓孩子懂禮貌並學習團隊合作,一舉數得。另一位十年組志工,內湖組陳智富表示,領五年代表還在幼稚園,十年在小學,二十年才是大學,所以他會持續下去讓自己大學畢業,甚至在更上層樓。

莊璧芬則是恆毅組不可或缺的生活組大將。懷抱感恩心,十五年來,她將對兒子的小愛擴成滿滿的大愛,「我要生生世世跟著慈籃走,生生世世跟著上人走」她說。恆毅組五年加上板橋組十年的孫明輝感恩上人創造了慈濟世界,總窗口李鼎銘創造了慈籃,「沒有身體力行等於零」走入慈籃和慈濟,讓他改習氣,不斷成長。

自慈籃成立第二週就和名教練的同修石健雄,一路從世新組、內湖組到現在的民生組,林淑娟認為透過打球接引一個小朋友等於接引一個家庭,利用球的因緣,讓家長感受慈濟大愛的氛圍;並從家長從彼此的互動中發現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有改善的空間,從而影響親子互動。「慈濟走過五十年,慈籃走過二個世紀,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她欣喜與感恩自己能參與其中。「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家長)讓自己放空一下,跟著小孩子學習,回去的時候才有共通的話題。」到慈籃來,易子而教,從關懷別人的小孩檢視自己的親子關係,可以幫助家庭修復關係。

分享的壓軸是世新組的楊彬教練和同修楊傅秀美。楊傅秀美笑說自己是「牌桌上醒過來的教練夫人」她大曝當年新婚時楊教練登記戶口時直接將她冠夫姓的不悅,但一路走下來,她以因楊教練而能與慈籃結緣而充滿感恩,反以冠夫姓為榮。也因籃球才有機會與李鼎銘和洪若岑他們同修結緣。「慈籃是善良的家族,爸爸媽媽都無私的付出;慈籃是一個善知識的團體,我很年輕,二十年代表花樣年華,我還要向慈濟五十年一樣松柏長青。」慈籃讓他們夫妻從牌桌走入球場,救了自己的孩子也幫了無數青少年,她真切鼓勵大家一起來做慈善和慈濟。

楊彬教練也表示,做上人的弟子才能真正發心,體會志工教練和慈誠爸爸的不同,二十年來他從一個很想得冠軍到不在乎勝負的教練,思維徹底改變。他和秀美也是慈中從第一屆到現在第十八屆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對他來說,做志工不是只有「我一定會盡力而為」而是「我絕對要全力以赴」。

從今年四月靜思堂即將落成之際,作為此次慈籃周年慶在新店靜思堂舉辦的主要發想人,「夢想成真」的楊彬感恩社區志工合和互協的相挺。他和籌劃團隊精心安排了多場法繹並邀請到重量級的講座陳竹琪主播和趙有誠院長來分享,別具意義與特色。「讓我們慈籃家長把周年慶變成精進日,真正來這邊得到滿滿的收穫回家。」楊彬提到慈籃還有一項特色是夫妻同修,慈濟道上可以越走越堅定,越走越長久。」就如他與秀美,「夫妻同心」兩人在社區一路承擔,相互扶持,無怨無悔。

◎竹筒回娘家 匯聚愛心功德海

「一生無量 無量從一生」另一件慈籃家聚有意義的事就是每一年慈籃家人會把他們的愛心竹筒帶回來,將日積月累的善心化做助人的大力量。不同於以往倒在竹筒上,在世新組志工巧思下,回娘家的存錢筒,宛如投籃般投入籃框再匯聚到大缸中,每一組歡喜地在愛心缸邊合影留念;加上今天大愛感恩科技產品以及鐘鼓義賣,總計有五十萬元要捐給慈濟的四大志業,發揮愛的良能。

今天的周年慶除了新店文山地區的志工大動員外,各區也都精心準備了點心或茶食要跟家族分享,從早上到下午,讓大家的大飽口福。看似高大嚴肅的總窗口李鼎銘,其實是個親切的大家長,他利用身心寬暢時間到香積房,向正在準備中餐以及幫忙打理環境清潔的生活組志工致謝,還帶來市面上目前看不到的新產品「防唾口罩」又稱「微笑口罩」送給志工。原來因基於衛生,志工在準備香積時必須戴上口罩,以回收寶特瓶製作的透氣、透明又新穎的口罩應運而生,志工歡喜接過口罩,有人迫不急待就戴起來,「好棒的設計」。

大愛感恩科技的特殊產品不僅這樣,賦歸前李鼎銘和同修洪若岑以用回收製成、打了美美蝴蝶結的袖套致贈和與會者結緣。象徵「團結、愛心與服務」袖套就像慈籃的家人,在球的滾動下串成一區區的家族,箇中甜蜜的滋味,唯有身在其中者才體會得到,您想了解嗎?歡迎帶著您家的孩子,一起加入慈籃大家族,「不怕你來,就怕你不來」,竭誠歡迎。

真善美志工 朱秀蓮 臺北報導

 

圖左 :竹南組聯絡窗口林瑞合(中)和同修程伊伶說明第一個慈籃專屬球場的由來,他感恩木柵組志工王靜菁(左)家族無償租借,成就球場和道場的成立。[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志工和家長熱烈響應加入「大愛之友」活動,好讓大愛臺可以長長久久地報真導正,將清流傳送給全球。[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到場的服務滿十年的慈籃志工與頒獎的慈籃總部志工黃穎駿(前排右一)合影。九十一歲的羅毓彪(年排左一)表示,「上人是我最敬佩的人,不但助人還幫助全世界的人,了不起。」[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竹筒回娘家」是每年慈籃周年慶重要又有意義的活動,慈籃家長和學員把他們平日累積的善款匯聚成助人的大愛。[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來自全省十七區的慈籃家族志工在經過近二個月的練習、彩排,演繹〈勤行頌〉展現高度的默契。[攝影者:高武男]
圖右 :服務滿十五年同時也是永平組窗口郭全成(右一)表示大家都有共同的心念要把最好的呈現出來;板橋組(右二)梁宥崧說他們要從慈濟的第五十一年起,精進不輟。[攝影者:高武男]

 

圖左 :志工歡唱〈無量壽福〉和〈生日快樂〉為趙有誠院長的夫人李菁薇祝福,因為10月10日剛好也是她的生日。[攝影者:高武男]
圖右 :志工點數竹筒回娘家的銅板,加上義賣今天共捐出五十萬元要捐給慈濟四大志業。[攝影者:高武男]

圖左 :文山新店區慈籃家長和志工演繹〈出泥蓮花〉,會場感動的掌聲久久不歇。[攝影者:高武男]


( 一 ) 勤行頌

 

( 二 ) 靜思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