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31 那雙溫柔的推手 成就無數青春夢想

很多人也許還不知道,慈濟有個慈籃家族,1994年開始,在全台各地,陸續成立了18支青少年籃球隊,每支球隊都有家長志工,帶著孩子們藉球練心。今天微光系列報導,要帶您來認識一位陪伴慈籃孩子的慈籃媽媽,她的堅強與溫柔,深深打動了她所陪伴的孩子們。

慈濟志工 黃綉滿:「每次看到他們在打籃球的時候,其實很開心的,因為我覺得來這個地方呢,孩子有他們的壓力也可以,在這邊透過這個活動可以釋放。」 黃綉滿,楊梅區的慈籃媽媽,守護孩子已17年。 慈濟志工 黃綉滿:「明哲、明哲、你最讚,感恩你們讓師姑回憶一下籃球聯誼賽。」

慈籃學員 蔡譯文:「(她)都把我們當他們的孩子在照顧,她其實給一個小孩子有很多的支持,跟很多的一些情感上的連結就是信賴嘛。」

慈籃學員 吳明哲:「綉滿師姑有時候會跟我們講一些待人處事的道理這樣子,或是面對每一件事情,每一種狀況的處理,然後再處理,教我們很多。」

慈籃學員 李佳珊:「其實我一剛開始進來,就已經感受到她對於每一個人滿滿濃烈的愛了。」

慈籃學員 胡翔崴:「她會堅持她想要達到的那個目標。」 她創下一年百場反毒宣講,為了製作教案。

慈濟志工 黃綉滿:「2010年的1月14號,就去楊梅國小做反毒(宣講),那時候其實電腦都不會呢,那滑鼠一直跑,我的身體就會跟著,怎麼樣,一直搖這樣子,都不會用這樣子。」 慈濟志工 黃綉滿:「那後來我就自己寫了一封信,就是給老師的一封信,用一個媽媽(的名義)寫了一封信,然後再來把那個教案印著,然後又做了一張表然後給老師看,如果您想要反毒(宣導)的話,您就幫我打勾,我覺得應該是(老師們)看到那封信,願意讓我有一個機會,那就在四個月之內,在6月30號以前,我就講完100場。」 發願,看守眼前每一個孩子,源於2007年大兒子的青春變調。

慈濟志工 黃綉滿:「知道我兒子吸毒的時候,我就一直哭,就跟融師父說,融師父跟我說,阿滿,你心要穩住,我用的方法,就是無所不用,曾經就是半夜騎摩托車,楊梅所有的網咖、撞球間,都去找一找(大兒子) 這樣子,那時候我受證才第2年,慈籃也是帶第2年,因為我培訓的那一年接慈籃,但是我心裡就篤定8個字,慈濟要做、兒子要救。」 慈濟要做,兒子要救。

慈濟志工 黃綉滿:「所以就會抱著那種信念,可能是不是我能夠好事做多一點,那我的孩子就會有多一點福,可以給孩子,我那時候對小孩子,我從來沒有想到說要放棄他。」 新冠疫情以來,暫停每周團練,但她並沒有中斷對孩子的關心,LINE社群媒體,她提醒孩子小心防疫。 她還會藉機去看工作中的孩子,她謹記守護,不能按下暫停鍵。 1978年弟弟在她眼前溺斃,抱憾終身。 慈濟志工黃綉滿:「我哭得很...就是非常地那個...,所以人家一直把我拉開,如果那個時候會游泳,我想我應該會自己就跳下去吧。(民國)67年就想要學游泳,那就是因為弟弟溺斃,所以20年學不會,學到87年學會,第二年88年就去遊日月潭。」

黃綉滿小兒子 廖孜康:「很多困難,她都是靠毅力去化解。」 慈濟志工 黃綉滿:「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母親恆持的守護,讓大兒子迷途知返,也守住了差點破碎的家,而今她重返教育現場,帶著不止息的願心,持續守護眼前每一個生命。

採訪撰稿 楊雅穎  攝影剪輯 余國維 徐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