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家長謝淑惠(圖右三白衣者)很有架式,她說擂茶就像親子互動,互相磨來磨去。[攝影者:陳文明 ]

「慈籃」「加油」,「慈籃」「加油」,「彰化慈籃」「加油!加油!加油」做完暖身操,大隊長莊軒豪帶領彰化慈籃家族四十位學員繞著鹿港國中室內籃球場跑六圈,每跑一圈都要 呼口號,提振整體士氣。

◎隊長以身作則 無分別心

跑步完,一部分學員留在場上打球,另一部份學員跟著陳常富師兄到了報到處,原來是遲到了,要抄寫一遍「十在心路-在苦難中長養慈悲……」,提醒自己凡事要多用心,寫好了就 可以上場打球。

八點開始報到,八點以後到的都算遲到,不只學員要抄寫,志工遲到也要寫一遍,無分別心,「隊長你也要寫。」志工在一旁起鬨,秀水區隊長林文儀師兄遲到最久。

其實身為隊長,文儀師兄要照顧每個區塊,關懷每一個活動,每一位志工,假日往往多個活動同時進行,文儀趕場般,很辛苦。

「誰敢叫我寫。」「好啦!我來寫。」原本只是開玩笑,沒想到文儀師兄展現親和力,順大家的意。看著文儀師兄工工整整寫下「十在心路」,志工們都好感動,直說要裱起來,以後 啊!一視同仁,確實執行,每個遲到者都不能耍賴。

◎客家擂茶 照顧家人健康

傳說三國時代,張飛領兵征戰時,士兵生病,於是只好紮營休息,當時山上有一農夫,感佩張飛英勇,挑了十擔生茶、生米與生薑下山,搗碎煮食給士兵飲用,士兵漸恢復體力。後來 流傳到臺灣,勤儉的客家人將綠茶葉、熟花生、芝麻……等穀物,以堅硬的芭樂木棍在大陶缽裡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滾燙的沸水沖泡,最後加入白色的米籽,營養豐富又能充飢, 方便家人外出時攜帶,也是經常用來待客的小點心。

秀水區組長王玉梅師姊,向廿位志工及家長們介紹客家擂茶的由來。今天(7/12)玉梅特別準備了一整套擂茶製作工具及食材,來與慈籃家長們分享如何製作擂茶。

訂製了四個擂茶專用(內層有紋路)陶缽,芭樂木棍是玉梅向家裡有種芭樂的朋友要來的,再請有磨具的朋友將表面研磨光滑,「四十公分長度最適合,粗細則以手握得住為原則。」 這是玉梅的經驗。

三峽碧螺春(茶)、黑白芝麻、葵花籽、南瓜籽、花生、米籽、冰糖。所有材料都是熟的,玉梅師姊提醒,要從細的先磨,先請大家想像陶缽是父母,孩子則似這些食材,如何磨製出 細緻綿密的口感,有賴大家親身體會。

◎擂茶體驗 與親子教養做連結

家長與志工分成四組,拿著木棍各自轉動起來,旁邊要有一人將缽穩住,磨累了就換手,有人轉右邊,有人轉左邊,家長謝淑惠很有架式,她說擂茶就像親子互動,互相磨來磨去。孩 子做事較隨心所欲,她會提醒孩子,不能影響(干擾)到別人。

大家磨累了頻頻換手,文儀師兄擺好架式,他說弓字步,用腰部的力量,手才不會酸,果然三兩下,缽裡的穀物都已呈粉末,只是需要兩個人扶著陶缽,深怕文儀的大動作,把桌面弄 亂了。

相較於文儀的豪氣,家長郭榮祿一派優雅,有條不紊一樣磨得細緻,他說缽裡的條紋有摩擦力,木棍先與條紋呈垂直方向研磨,再針對沒有碎的逐一磨碎,如此需要敏銳心思與極大耐 心,猜想可能與他的職業(開發設計)有關。他說親子互動也是一樣的道理,先大面向的教導,再針對缺點細心做修正,孩子有好的表現也會給予讚美鼓勵。

家長顏碧玉覺得,擂茶的過程,不是用力就好,要控制得恰到好處,就像把個性中的銳角磨掉,這樣處事會更圓融。

志工蔡幼娟看到大家互相鼓勵,努力合作完成一件事,感觸良多,孩子也是一樣,需要同儕與團體的鼓勵與帶動。

家長林雲斌說,這自己一人做太辛苦了。志工張美金則想著,就像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是想到加入什麼元素對孩子、對家人最好,想著可以和家人分享,就像慈籃大 家庭,只要孩子尚在規範中,家長用心陪伴,一切都會值得。

玉梅師姊感恩大家,分享也是一種佈施,能夠使人聽了有啟發,就是佛家說的「法施」。花生是分享者的禮物,祝大家好事常常花生(發生)。

證嚴上人說,天下的米一人吃不完,天下事一人做不完。所以要集眾人之力,成就每一樁好事。

人事過程中,難免會有磨練,大家要當磨人的粗石,還是被磨的鑽石。有家長說,磨人的同時也被磨,互相調整,互相成長。

人文課程,志工用心規劃,帶給家長不一樣的體驗,引導家長深入思考,期望家長跟志工一起領著我們的孩子同步成長。

 

真善美志工 温燕雪 彰化縣報導(2015.07.12)


 

圖左 : 大隊長莊軒豪(圖右二)告訴師姑師伯,媽媽也是七月份的壽星,上前送給媽媽生日蛋糕,還會不好意思。[攝影者:陳文明 ]
圖右 : 課前小組時間(甜甜圈時間),隊輔許育珊(後左二)和孩子們談談這一週來生活上點點滴滴。[攝影者:陳文明 ]


 

圖左 : 志工王玉梅(圖中站立者)與彰化慈籃學員家長、隊輔們,分亨製作擂茶的方法。[攝影者:陳文明 ]
圖右 : 學員家長郭榮祿(圖左二)一派優雅,有條不紊一樣把擂茶磨得細緻,他說缽裡的條紋有摩擦力,木棍先與條紋呈垂直方向研磨,再針對沒有碎的逐一磨碎。[攝影者:陳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