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崇哲(左一)展示他所研發的「便力鏟土機」。[攝影者:江季凌]

「最近我常在想,怎麼研發出只要一個按鈕就可以達到救災的效果。」工研院工程師陳建宏親自參與菲律賓海燕賑災回來後,就很積極的發想。 

慈濟人道援助會與工業研究院「科技結合慈悲」所研發的賑災物資,近年來面對大小災害,在賑災的過程發揮了很大的功能,研發的科技人,被慈濟付出無所求的精神所感動,而親自 投入災區參與賑災,更能體會災民的需求,益為發想如何研發出更好用更精準的賑災物資。

◎益想天開 愛無限

在花蓮靜思堂舉辦為期三天的「慈濟國際賑災人道援助研討會」,4月19日下午,特別為二百多位學員安排一場「賑災物資介紹與體驗」。分別是大愛餐車區、簡易組合區、慈悲科 技區(包括布黑板、太陽能、LED燈…等)、工研院區、衣著區及食品、行輸區,分布在靜思堂內外,透過分組親身體驗,讓學員感受到慈悲的力量。

工研院區今年的展示以「益想天開」為主軸,院長辦公室主任,也是工研院公益委員會主任委員羅達賢說:「『益想天開』是用科技關懷社會,傳達一份愛的力量,鼓勵同仁溫暖不打 烊,讓世界更美好。」

今天展示大部份是工研院與慈濟合作的產品,他們以科學專有的技術,結合慈濟多年來救難救災的經驗,研發出省力、省能源的方法,符合災區需求的產品。例如:淨水設備、便力鏟 土架、數位回報系統、厚土種植法、數位手持式眼底攝影機、高效力人力鑽探取水模式、抑菌應用微噴霧系列…等產品。

羅主任說:「研發時,輕薄短小是最大的考驗。因為與慈濟合作,工程人員有機會親自到菲律賓災區去,才知道原來的想法與實際的落差,所以產品一直在做修正,第一代、第二代、 第三代逐次的在改良,運用的機會越來越多,比較實用。」

◎看見需求 打造幸福

「如果災區沒有腳踏車,怎麼辦?」學員問。 「用手搖啊!騎快一點水會變熱。」陳建宏。 數年前因應八八風災與泰國水災後,證嚴上人為解決災區水質骯髒無法飲用的問題,結合工研院研發「淨水法船」,參與研發之一的陳建宏,在現場展示陸續研發的「淨水腳踏車」、 「雨傘淨水器」及「淨水手杖」,學員除了很細心的詢問淨水的原理,也紛紛的親身參與體驗。

「到了災區,才知道很多的設計需要符合當地的需求,最近常在想,要怎麼做到只要一個按鈕就可以達到救災的目的。」陳建宏在出發前往菲律賓賑災時,為了教導當地民眾使用 「Q Water」淨水設備,他做足了功課,但在當地不論是以英語或書面資料,總是無法讓他們很快就學會,當地民眾的一句話:「如果能夠只要按一個鈕就能做的就很方便。」

陳建宏提到發願的力量說。二年前,他第一次參加人援會,被推薦上臺向證嚴上人發願,他發了三個願:第一個,就是加入慈濟,他前年見習,去年培訓受證了;第二個願,就是用他 的專業技術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就真的去了菲律賓海燕賑災;第三個願,就是吃素,吃全素八個月了。親自到災區後,他發現凡事要以當地災民的需求為研發基礎,他再次繼續發願 要利用專長為災民設想,研發「按一個鈕」就能助人的產品。

◎技術研發 關懷升級

災難現場常夾雜著土石流,土石流的清除,以前曾研發小山貓,但那需要動力,在救災的時候電力、汽油都不便取得,工研院由徐崇哲帶領的團隊,著手研發出「便利鏟土架」靠人力 及腳力,就可以輕鬆鏟除土石流,拆除後容易攜帶,但架設起來缺點就是體積太大了。

來自美國紐約的學員潘榮春說:「在災區地面不平,鏟土架子也需要人力,如果可以設計成有輪子,或是較輕巧的背在身上,就能更實用。」徐崇哲說:「這些我們都有設想到了,也 是我們改進的空間。」

科技無遠弗屆,運用現代科技,工研院士莊國煜所研發的「簡訊定位離線災情收集系統」,可以讓災情訊息能夠迅速傳達。這套系統是一種離線使用的APP,前往救災的路途上有任 何狀況,就可以直接定位,透過數位產品就可以達到回報訊息、災情記錄、位置定位、追蹤物資需求,人力派遣…等等,不論有沒有網路都可以透過簡訊,傳回平台,可以在最快的速 度獲得解決與訊息的傳達。他說:「很感恩能夠發揮自己的專長,與社會福址結合是非常幸福的。」

在大陸上海經營服裝業的王文宗,參加人援研討會已經是第三次了,但他感受到每次都有不一樣的衝擊。今天在課堂上看到海燕的災難,他說:「災難是一個現象,但看到的是慈濟的 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一步到位,慈濟能做到這樣,應該把這個點放大,讓更多人來了解。」

對於賑災物資的體驗,他提到:因為自己公司產品通路遍布各省,員工出差也都利用數位回報訊息,看到工研院能研發出沒有網路也可運用的系統,真的很讚嘆,他說:「這用在救災 方面實在太重要了,災難太多,要由本身做起。」他平時在公司推動環保,設環保教育點,每天早起聽上人開示薰法香,他期望如果每個人都由自己、企業開始做,災難就不會那麼 多。

一場結合科技與公益關懷的展示,讓來自美國、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台灣四個國家企業主及幹部人援會的學員,見證到「慈悲科技」的力量,進而期能啟動更多善的連結,讓愛延續 溫暖不打烊。



圖左 : 徐崇哲(左一)跟學員說明簡訊定位離線災情收集系統的功能。[攝影者:江季凌]
圖右 : 陳建宏(右一)向工研院羅達賢主任(左一)說明新一代淨水的原理。[攝影者:江季凌]



圖左 : 當災情發生時,工研院所研發的「抑菌應用微噴霧系統」將可有效的防止疫情的擴散。[攝影者:江季凌]
圖右 : 工程師展示雨傘淨器。[攝影者:江季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