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4【1992】金門縣10/2在后湖海邊舉辦2021國家海洋日「浯居無塑、無網不利、友善海洋」海洋環境教育宣導活動

金門縣環境保護局舉辦國家海洋日活動,以「海洋廢棄物循環利用」為主題,打造裝置藝術,慈濟基金會用700多個寶特瓶,製作「鯨魚的眼淚」,呼籲民眾不要把垃圾丟入海中,讓海洋生物能繼續生存。

伴著現場的音樂聲,一條大鯨魚就這樣擺在廣場中,吸引大人小孩的目光。

花了700多個寶特瓶組成,取名為鯨魚的眼淚,要喚起民眾環保意識。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環保組專員陳哲霖因為誤食海洋的垃圾而死亡:「很多的鯨魚 擱淺在海岸邊,這些都是吞食人類丟棄的一個廢棄物。」

 

金門縣環保局局長楊建立把慈濟在國內推動的環境教育:「尤其海洋環境保護這塊的理念,能夠帶到金門來,共同來守護金門這塊海洋,共同保護我們的海洋生態。」

 

地球被"塑"縛 金門海廢喚醒環保意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koGB6wO1I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縣今天在后湖海邊舉辦2021國家海洋日「浯居無塑、無網不利、友善海洋」海洋環境教育宣導活動,透過海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裝置藝術呈現,彰顯金門身處離島大縣,在親海、知海、愛海的堅定信念。

縣環保局指出,每年6月8日是台灣的國家海洋日,金門每年都在6月辦理海洋日活動,宣導永續海島,強化海洋維護及保育重要性;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將活動延期。活動由副縣長李增財主持,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副署長宋欣真也跨海共襄盛舉。

 

陳展作品中,地區藝術工作者王明宗利用海洋廢棄物的巨型保麗龍,耗時3個月,以每天6小時的打磨,將大型保麗龍切割、組合、拋光而型塑出1尾栩栩如生的白海豚,名為「飛躍吧!海豚!」,靈動的神情,讓參觀者油然而生保育、保護的動力。另外,藝術工作者盧文雄將蒐集的浮球、浮木、保麗龍、油桶等海上廢棄物,作成各種可愛造型的藝術作品,令人駐足。現場1座大型裝置藝術「鯨魚的眼淚」,是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以700多個回收寶特瓶及水果籃做成,提醒世人不要再往海裡丟垃圾。

縣環保局長楊建立說,透過這些裝藝術品,強調海洋廢棄物除了可以分類回收處理,也盼能從藝術的角度喚起人們對海洋廢棄物問題的重視。

 

金門辦國家海洋日 白海豚、鯨魚裝置藝術現身

https://news.ltn.com.tw/news/Kinmen/breakingnews/3691401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慈濟基金會

 分享者:陳哲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