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聰敏在環保站主要負責將回收的器具,依照不同零件、材質進行分類。(攝影者:黃筱哲)

曾有「酒鬼」綽號的許聰敏,額頭上的凹陷處正是喝酒造成。

二十七年前的某天深夜一點多,細雨濛濛,許聰敏一如往常喝得大醉,在騎車回家的路上,自己撞上卡車後方的貨物,造成頭骨破裂,所幸救治後還能康復,但外觀已不如從前。嗜酒如命的他沒因此學到教訓,依然「今朝有酒今朝醉」。

今年(2016年)六十五歲的許聰敏,從小就因父親愛喝酒,沒喝完的酒會拿給他喝,所以十多歲就學會喝酒、抽菸、嚼檳榔。他說:「回想我這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喝酒,不管騎車、開車、走路都在迷茫,前後也發生二、三十起事故。」

如今的許聰敏,思慮清晰、開朗健談,他是如何戒掉五十多年的酒癮?這一切都要從妻子邀約他去環保站說起……

每天要到環保站

多年前,許聰敏因事業走下坡,心情鬱悶煩憂,更是變本加厲地借酒澆愁,讓家人不堪其擾,想方設法勸他戒酒,都束手無策,甚至一度想放棄他。有次妻子忍不住說:「與其你每天在朋友的檳榔攤顧店打混,不如去慈濟的環保站看看。」沒想到這句話,開啟了許聰敏做環保的因緣。

 

許聰敏很感恩來到環保站,學習最多的就是「修養」,志工們會適時教他、提醒他,讓他懂得說話時聲調應該降低,聲色要更柔和,並縮小自己,與人結好緣。(攝影者:黃筱哲)

許聰敏在環保站主要負責將回收的器具,依照不同零件、材質進行分類。許聰敏本是銑床、車床的師傅,做起事來認真又有次序;遇到回收量多時,他也會很有耐心地一件一件仔細處理,一點也不草率。眼見原本堆如小山的回收物,一一完成分類,他的內心有說不出的喜悅與成就感。

腳曾受過傷無法正常行走,許聰敏走起路來相當緩慢,但他堅持每天搭公車前往汐止環保站;從住家三樓舊公寓走下樓,到鄰近公車站牌,只要幾分鐘的路程,卻得多花上好幾倍時間,不過,這完全不影響他做環保的動力。不僅週六、日不停歇,颳風下雨也不間斷,「現在只要能做環保就是最大的滿足了!」許聰敏歡喜地說。

再站起來的支柱

以前的許聰敏,脾氣暴躁,不僅說話口氣大聲,還出口成「髒」,時常傷到對方而不自知。聊起過往,許聰敏面有慚色地說:「以前大家看到我就直搖頭,原本覺得自己是快報廢的人,沒想到現在還有機會到環保站做回收。」

許聰敏很感恩來到環保站,學習最多的就是「修養」,志工們會適時教他、提醒他,讓他懂得說話時聲調應該降低,聲色要更柔和,並縮小自己,與人結好緣。

柺杖不僅是行動不便者的助行器,對許聰敏來說,還是生命再站起來的祝福與支持。許聰敏開始做環保後的一個月又慣性喝酒,卻不慎跌倒,大腿骨受到嚴重損傷。

療傷期間,貼心的志工魏麗蘭為許聰敏準備四腳柺杖,其他環保志工不間斷地關懷鼓勵,讓他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與包容。許聰敏這一跌,反而跌出改變的轉機,令他下定決心不再碰酒,往後的人生更要積極付出做環保。

不分你我一家人

環保志工用愛與包容,接納所有走進環保站的有緣人。(攝影者:黃筱哲)

環保站的志工並非有高深的學問,也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他們就如隔壁鄰居的阿婆、雜貨店的阿姨、鄉下的阿公一樣,都是平凡人;然而,他們有一顆不平凡的心,布施自己的時間做環保。

同時,環保志工扮演著善知識的角色,用愛與包容接納所有走進環保站的有緣人,讓一生沉浸在酒精中的迷茫心靈,拂塵除垢,喚醒人人本具的清淨善性;讓一個快自我放棄的生命,感受到付出的價值,找回重生的機會與希望。

在培訓課程圓緣時,許聰敏向大家分享:「雖然已戒了檳榔、菸、酒,但明白自己仍有習氣需改進,還要更努力才行。」今年初,許聰敏已受證成為慈誠隊員,祝福他莫忘初心,繼續在環保站付出,用自身的故事,影響更多人!

(文:黃筱哲、蔡瑜璇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