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溫馨速寫

藍天白雲的馳援(一)
藍天白雲的馳援(二)
藍天白雲的馳援(三)
原來我也是災民
希望來自互助(一)
希望來自互助(二)
募款更募心
劫後餘生(一)
劫後餘生(二)
化怨歎為感恩

 

相關網站連結

卷一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二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三心靈悸動篇
卷四百年記憶篇
卷五校園記事篇

慈濟921賑災專案

 

線條
線條
序論 賑災日誌 溫馨速寫 關懷感言 心理輔導 附錄 回首頁

 

《溫馨速寫——賑災點滴》

劫後餘生(二)

▍生命無常
◎撰文/慮光

一具具遺體被抬進臨時停屍場,秋風徐徐,掀起覆蓋其上的白布或往生被,許多亡者僅著單薄的睡衣褲;一張張曾經美麗的容顏,在災難中變了形;一聲聲佛號,由衷祝福亡者往生淨土,乘好因緣再來人間。

許多家屬前來詢問慈濟志工有關認屍、領屍的程序。一位年輕的太太滿身泥土,頭裹紗布,一跛一跛地走到停屍廳,志工關切地問:「為什麼不在醫院療傷呢?」她心痛地說:「我昨晚在新社的朋友家做客,他們一家五口全罹難,只有我幸運被救出。現在來為他們一家人捻香,祈望他們能獲得真正的安寧。」

一位從美國回來的女士急促地問:「師姊,拜託妳告訴我,我的父母在哪裏?我是他們唯一的女兒啊!」淚水瞬間潰堤,志工趕緊擁著癱軟的她,並帶領念佛,撫平傷慟。

七十多歲的廖老先生由太太攙扶至設於中寮國小的醫療站就診,「我不敢把腳踩在地上,因為我一踩,就覺得地在動,頭會暈。」志工在旁輕拍老人家的雙肩,心疼這深藏在內心的恐懼,何時才能消逝?

分秒之間,生命隕落,在殯儀館裏看見人世間的情感是那麼地難以割捨;也許這兩千多位罹難者正是菩薩的化身,不惜犧牲身軀、為眾生承擔苦難,來警惕世人──生命無常!

▍織補破網的那雙手
◎撰文/慮珈

十月三十日下午,沈悶的台中榮總住院大樓,因上人的造訪而撩起一陣騷動。稀落的人潮,三五成群地往上人駐足處移動,上人的出現猶如乍現的曙光,為愁容滿面的家屬帶來驚訝的歡喜。

在等候電梯的長廊中,一位女孩淚流滿面地向上人哭訴媽媽的病苦,上人安慰她:「要放寬心,為媽媽祝福。」許多的老菩薩握著上人的手,似有訴說不盡的苦,上人也一一為她們祝福。

八樓病房區,一位老阿嬤十七歲的孫子,父親早逝,母親身心異常。由阿嬤照顧長大的他,在這次地震中因與同學騎機車跌入龜裂的溝道中,因重傷而意識不清。阿嬤日夜照顧他,總算有些許的清醒。一個多月來,老阿嬤不曾喊累、不曾說苦;但是見到上人的這一刻,阿嬤淚流滿面地宣洩積壓多時的憂慮與恐慌。上人疼惜著這對祖孫,為他們戴上一串佛珠,希望能安他們的心。

「師父......我很苦......很怕……」,語未畢,淚水已爬滿一位老婦人的臉。握著上人的手,她欲言又止。上人心疼地緊握她的手,並拿起紙巾輕輕為她拭淚。上人說:「我知道妳很苦。妳要對醫師、對自己有信心,這麼多人在關心妳、祝福妳,妳會很快恢復的。」她有氣無力地告訴上人,地震時為了掩護孫子,她用身體去擋牆,孫子平安,對女兒、親家母也有個交代;但是自己卻頸椎受傷,脖子以下全癱瘓了。上人摸摸她無力的手,告訴她要堅強。

天下父母心,猶如上人對苦難眾生那份悲憫之心。當看到一位媽媽尚打著點滴,仍坐在病房照顧為搶修被震毀的電線而被擊傷的兒子時,上人的眼角閃過淚光。面對已哭紅的慈母淚眼及悲傷的妻子,上人只能強忍眼淚,為她們帶上佛珠,請婆媳倆要放寬心;家屬「心」要先安,才能讓病人安心養病。

「師公,阿彌陀佛!」剛踏入病房,就聽到小姊妹甜美的呼聲,上人歡喜地露出笑顏,但卻憐憫著這對小姊妹的遭遇。父母、姊姊、弟弟都往生了,妹妹的腳被截肢了,但在慈濟媽媽的長期關懷下,甜美的笑臉仍漾在她們臉上,上人的心卻疼著。她們以笑臉面對來訪的每一個人,但當人群消失時,她們又必須孤單地面對自己殘缺的身體、破碎的家庭。上人為姊妹倆戴上玉觀音,妹妹撒嬌地說:「師公,我會寫信給你喔!」上人欣喜地說:「我等著妳的信。」

上人像補著破網的那雙手,將一顆顆破碎的心,一片片地縫補起來。因長期植皮而疼痛不堪的十五歲小男孩,自九二一大地震就不曾看到他臉上浮出一絲笑容。照顧他的媽媽告訴上人:「兒子因疼痛,常常哭喊著。他若是笑一笑,我不知會多高興!」就在上人輕輕的一句話:「出院後就有大愛屋可住了,你高興嗎?」只見僵硬已久的嘴角,微微揚起;這笑容寬慰了多少人的心。媽媽的眼淚就這麼流了下來......

太太因流產在娘家休養一陣子,才回來兩天就在這次災難中往生的一位年輕人,守著一隻米老鼠布偶。他說:「這是太太唯一留給他的。」為了鼓勵隔床的小弟弟,他答應小弟弟只要好好配合治療,就把米老鼠送給他。他也對上人允諾,出院後要當志工以彌補太太往生的遺憾。

在榮總長期住了一個多月的災民,在見到上人後,撫平了他們受創的心靈。如同那位頸椎受傷的婦人告訴我們,今天上人來醫院看我,有一天她要站起來,到花蓮給上人看;相信身心受創的鄉親們,也能很快地從傷痛中站起來。

▍我要勇敢活下去
◎撰文/賴麗君

台中榮總五一病房住著幾位重大傷患,一對十多歲的姊妹在地震中失去父母及姊弟,妹妹也截肢。兩姊妹在接受植皮手術後,尚需一段時間治療;當地師姊常常前往關懷並為她們打氣。

「爸爸、媽媽!我們要勇敢、快樂地活下去,請你們不要擔心!」兩姊妹相當具有繪畫天分,長期照顧她們的嬸嬸及師姊鼓勵她們將心裏所想的事畫在畫簿上;她們便寫下給爸爸、媽媽的話,也鼓勵自己:「只要堅強,不要哭,加油!加油!」

長期前往探視的師姊說,兩個孩子相當活潑、勇敢,雖然傷口不時作痛,但是每次去看她們,她們都笑瞇瞇地說:「慈濟媽媽!妳們來了,好高興看到妳們!」

為了幫助孩子早日重新站起來,師姊盡量訓練她們自我照顧:自己吃飯、推輪椅並練習伸腿運動,「有時她們會用哀求的眼神,希望妳幫她們;但一想到我們無法照顧她們一輩子,就必須忍痛告訴她們:『不可以,妳們要自己來哦!』」師姊說,以後兩姊妹出院後將由嬸嬸撫養,當地師兄姊也會持續關懷。

▍能做的事還很多......
◎撰文/賴麗君

台中榮總五一病房,住著三十歲左右的青年及十五歲的少年。青年的右腳截肢,左手麻痹,妻子在地震中往生;和他同病房的少年,父兄不幸罹難,他的雙腳因十三小時重壓而肌肉壞死,目前已接受植皮手術。

青年剛入院時,情緒相當不穩定,常常愧疚於沒有將妻子救出,「我們相戀七年,才結婚一年,她卻遭此不幸,都是我不好……」

他曾經問師姊:「我已經失去一條腿,還能夠做什麼?」師姊對他說:「只要心不殘,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像現在你可以做志工,去關心隔壁床的小弟啊!」這幾句話改變了他。少年常在半夜哭醒,他就像親哥哥般鼓勵他,「現在他都聽這位大哥哥的話,大哥哥說不要哭,要勇敢!他就不哭了。」少年的媽媽說。

目前青年已能站起身來,「我一次可以站五分鐘!」師姊送給他上人的開示錄音帶,希望在傷慟時給他力量;出院後,青年將與哥哥同住,而少年的家人已遷入南投市民族路大愛二村的新家。

▍睡大通鋪的日子
◎撰文/賴麗君

「阮活到八十歲,從未睏過這麼大的通鋪,一百多人咧!好像戰爭在逃難同款!」

還未到親戚家寄住前,家住南投市的王老太太一家五口暫時被政府安置在一百多人的帳棚裏,和大家一起同吃同睡。

「那時,開飯時間一到,慈濟的師姊就會廣播叫我們去吃飯,他們每天攏煮給我們吃,很照顧我們。」王老太太說,他們相當幸運,三餐還有人照料。

飲食不成問題,衛生卻相當令人擔憂。一百多人共用幾間臨時廁所,因長久無人清理,到處堆滿用過的衛生紙,臭氣四溢,相當不衛生。

王老太太最無法忍受的則是洗澡問題:「攏是去學校洗冷水,阮年紀這麼大,真的嘸法度忍受,一個孫子才剛滿一歲,跟著大家洗冷水,夭壽喔!」

王老太太說,每到半夜小孫子就會哭醒,吵得大家都睡不著覺,紛紛起來抗議,兒子和媳婦只好把孩子抱到帳棚外,一個晚上沒睡幾個鐘頭,「囝仔」就是被地震驚嚇到,才會瞑瞑哭,那天搖得這麼厲害,連大人攏得青驚。」

帳棚裏晝夜溫差相當大,白天悶熱異常,晚上相當寒冷,小孩後來都罹患重感冒,王家只好分散求助親友家,直到遷入大愛屋才全家團圓。

▍寄人籬下的日子
◎撰文/黃秀花

從埔里到台中求學、工作的高家兩姊妹,幾年前才由父親出資買下大里市「台中奇蹟」大廈的二樓住家。地震當夜,大廈坍塌後他,兩姊妹相依扶持,以被單充當緩降梯逃生,雖然兩人皆安然度過險境,但姊妹卻因鼻梁受傷住院三天。

在通訊中斷、無法取得聯繫之下,兩姊妹匆忙趕回埔里老家,卻發現老家也成了危樓,所幸家人皆平安無事,只是必須擠在帳棚裏度日。

為了上學和上班,她們又折回了大里,賴以為居的房子沒了,只好跟著大家到大元國小搭帳棚。周錦求師姊在救災時遇到了她們,不忍自己的會員在外餐風宿露,便將兩姊妹帶回家裏住。

「這陣子,真的麻煩師姊很多!」姊姊很不好意思對周錦求說。

「妳們哪有麻煩到我!我一天到晚往外跑做訪視,既沒煮飯給妳們吃,也沒幫妳們洗過衣服,都是妳們在照顧自己啊!」周錦求笑笑地回答。

▍居無定所的日子
◎撰文/張端容

走進東勢鎮的「舊街」,一眼望去,盡是被怪手夷為平地的景象。離街道不遠處的一幢透天樓房,外表看來雖毫髮無傷,但內部牆壁卻呈現龜裂,楊秋錦不敢再住進房子裏,只好把桌椅、瓦斯爐等廚具搬出屋外。

「沒辦法啊!最近餘震不斷,一有地震大家就像逃命似地跑向空曠安全的地方。」楊秋錦的房子沒倒,卻也像受災戶一樣,有家歸不得。

也許是心理作用,房子其實還在安全範圍內,但自地震後,她和兩個孩子就一直不敢住在家裏。一開始,和鄰居們在屋外的平地搭帳棚,可是住沒幾天就受不了了。

「那幾天特別熱,帳棚裏又沒電風扇,身子開始起疹子,孩子們也被蚊蟲咬了好幾個包。」楊秋錦無奈地表示,住在帳棚裏覺得很不安全,於是她決定和兩個孩子搬到軍用充氣帳棚——「巨蛋」,但住沒多久又萌生退意。

「住『巨蛋』的好處是有阿兵哥在帳棚外守著,安全較無顧慮,但睡大通鋪實在一點隱私都沒有。」於是,他們再度「出走」,另尋棲身之處,就是不願回到自己的房子。

到處搬遷也不是辦法,便改以輪替方式,一天睡帳棚,一天回房子裏睡,不過也只敢睡在客廳的沙發椅,有時甚至整晚不曾閤眼。

一個多月來,居無定所,身心俱疲,一下子體重就掉了六公斤。當她知道慈濟要在東勢消防隊蓋簡易屋時,央求擔任消防隊的先生不如全家一起搬進去住,但先生卻告訴她:「我們的房子又沒倒,還是讓給房屋全倒的同仁住吧!」想想很有道理,她也就不再堅持。

回頁首

慈濟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