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代序

天,總是攏會光
崩毀的「東南亞第一」
走出震盪悲情
以災民為師
無言的告白
憶石圍牆大地震
猶記.猶悸—苗栗印象

 

相關網站連結

卷一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二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三心靈悸動篇
‧卷四百年記憶篇
卷五校園記事篇

慈濟921賑災專案

 

線條
線條
代序 震撼歲月(一) 震撼歲月(二) 動盪回憶(一) 動盪回憶(二) 回首頁

 

《動盪的回憶‧二》

無言的告白
◎撰文/張硯秋

九二一受災後,她們足足當了兩個月一無所有的「帳棚族」。她們明明什麼都有,但卻也什麼都沒有;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在那幢外表富麗堂皇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倒下來的建築物裏面;她們理應擁有很多,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用!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怎麼活過來的,是大地給我活過來的力量,沒有一絲絲是來自人,而整個活過來的過程是極私密、極複雜、極痛苦而難以言喻的;你又沒有經歷過,我怎麼跟你說?至於地震那幾天的逃難經驗,要我講,簡直是讓我再死一次,我是不講的!我不會講,也不能講!」

▍被忽略的人們

琇彥是斗六的「災民」。之所以將「災民」二字加引號,是因為,其實,她在行政機關、救援團體、賑濟單位眼中,什麼也不是。

斗六,在九二一集集大震中災情不算最慘重的鄉鎮,因此,在救災過程稍稍被忽略、在媒體報導中輕輕被帶過、在賑災過程中略略被注意,「災民」的處境微微被提過。倒是,縣長的補選轟轟烈烈地在媒體上演,災民與「災民」的訴求一度被「重視」;選後,又重重被擱置。

災情雖然不算最慘重,但斗六也倒了六幢大樓,雖然只有六幢全倒,但要是算上周邊被帶動而傾斜、被牽連而半倒、被波及而無法居住的房子,那災民與「災民」的總數,就不知道從何算起了。

不幸的,琇彥是其中一幢傾斜大樓的承租戶,與任教職的妹妹同住。九二一那個令人心碎的夜晚,琇彥跟妹妹僥倖逃了出來;但是,赤著腳,除了身上的衣服外,身無長物。

九二一受災後,她們足足當了兩個月一無所有的「帳棚族」。然而,她們明明什麼都有,但卻也什麼都沒有;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在那裏面——那幢外表富麗堂皇、敗絮其中,已經支離破碎,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倒下來的建築物裏面;她們理應擁有很多,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用!

在政府的震災政策中,有一項是針對承租戶發給的款項;不過,大樓管理委員會發的證明,是給擁有數幢房屋的屋主。為什麼?當然了,這些屋主才是管理委員會的衣食父母!於是,琇彥跟妹妹兩人成了沒有災民身分的「災民」,什麼東西都沒領到,非但沒任何補助,甚至連一塊餅乾都沒拿到!

當天候逐漸轉涼,她們意識到必須面對一個無可挽回的事實——她們已經無家可歸。最後,在秋風蕭颯的十一月租到一間可以棲身的房子,終於又有一個可以容身小窩、一個可以有一點安全感、可以保有兩個女孩子小小隱私的所在;也有了一個床墊可以平躺下來,好好睡個不見得能安穩的覺。但現實中的無助與無奈,仍讓她們每天淚眼相向,哭泣度日。

▍大地賦予的生命力

新租的房子,正對著南投、台中、雲林交界處,那片在地震中走山嚴重,已變成光禿禿一片、不留寸草的草嶺山,房間的窗子正面對著一大片稻田。

剛搬去時,那一大片稻田才剛收割,被截去莖脈、稻穗,留在田裏一撮撮短短的稻梗,好像都剛硬地扎著琇彥的心。琇彥姊妹倆,幾乎每天對著那片禿山跟那片農田哭泣。

沒幾天,農夫們開始在田裏進行農事,隨著自然的節奏與時令從事著犁田、放水、插秧、除草等工作。琇彥從一位每天出現在田裏的阿嬤,幽微地體會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奧妙道理,心中的哀痛,彷彿也隨著幼嫩的秧苗的發芽、滋長、茂盛、結穗,而開始稍稍被化解、被撫平。年紀輕輕就遭受到無限創傷的生命,似乎逐漸注入了一股無形的新生的力量;已經死滅成灰的心,也開始有一點回溫的跡象。

儘管她們什麼也不是,然而,憑藉著這一點點暖意,當九二一災民串聯林肯大郡災民到台北遊行請願時,琇彥也拿著錄影機在遊行隊伍前面拍攝,希望能留下一些歷史見證——「草菅人命的建商可以一走了之,不用負任何法律責任!這是一個顛倒是非、沒有黑白、沒有公義的社會!」

遊行當天,大雨滂沱地下了一整天。琇彥沒有帶傘,衣服濕了又乾、乾了又濕,只是一意保護她的V8;一來留下寶貴的紀錄,二來免得濕的V8漏電。當她躲在前面一個人的傘背後擦拭她的V8時,她聽到後面有人在趕她:「喂!妳到別的地方去擦好不好?」她覺得有些錯愕,一時沒聽懂,馬上又聽到那人的聲音繼續兇道:「喂!妳擋在我的前面,我怎麼訴求?」琇彥看看前面,再看看後面,發現自己的確擋到後面的人了,因為,前面剛好有媒體的SNG車正在做現場轉播。

對生命才剛要重燃的一點點火苗,又被踩熄了!

「政府跟媒體辦週年祭,跟週年慶會有什麼不同嗎?跟災民又有什麼關係?對一般民眾跟電視機前面的觀眾而言,只是另一個節目而已。」

我是從死裏活過來的人,我知道我自己是怎麼活過來的——是大地給了我活過來的力量,不是人!我從人身上得到的只有傷害、打壓與不公!」

回頁首

慈濟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