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募款建屋搏真情

和故鄉的土地一同再生
失望‧絕望‧希望
難捨能捨
機不可失
更有使命感
待蓮花再開
將祝福融入大愛工地

 

相關網站連結

卷一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二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三心靈悸動篇
卷四百年記憶篇
卷五校園記事篇

慈濟921賑災專案

 

線條
線條
序論 那一夜天崩地裂 無情荒地有情天(一) 無情荒地有情天(二) 募款建屋搏真情 回首頁

 

《募款建屋搏真情》

更有使命感
◎撰文/葉文鶯

我要讓別人知道慈濟在做什麼,
而且是時常給別人所需要的,
而不只是去看看人家有什麼需要而已。

「到南投蓋大愛屋,只有一天,能不能去?」「師姊,請等我一分鐘,我先問問老闆。」「我能再請一天假,到南投蓋房子嗎?」「明天,明天要出貨耶!嗯——好吧!那明天我們叫便當好了。」

工廠裏原本都是自己開伙,可是為了成全張秀美,老闆娘也立刻想出辦法,節省時間加緊工作。張秀美說,身為慈濟人,九二一震災後,她向老闆請了不少假,不過,前提是她在生產線上的工作量必須特別賣力,「同一時間,人家做十筐,我做二十筐,才敢向老闆爭取假期;不能因為救災,而延誤了工作,慈濟人不能做這種事。」

不論到台中或南投災區,張秀美和其他師兄姊總在清晨四、五點趕路,摸黑才搭車回台北;從年輕做事到現在,張秀美已經有太多「趕工」的經驗,可是例行的工作與緊急救災的體驗終究不同。

「到了南投,改乘貨車到工地,車後都沒有座椅,整路上蹦蹦跳跳的,我們都叫它為『碰碰車』。洗澡時,師姊大叫『哇!冷水!』我馬上想到有水洗澡、有屋頂和牆面遮蔽,已經很滿足了。記得九月二十四日在東勢,一位災民告訴我,他每天晚上八點多下班,拿著手電筒到大甲溪洗澡,那裏涼風颼颼,更冷哪!」

「晚上睡在工地的組合屋內,那時門窗還沒裝好,看得見天上的星星、月亮。我們每人拿了兩件睡袋,鋪在地上睡,風從門窗吹進來,頭冷、腳也涼,只好起身找襪子穿。可是三點多大家就都冷得清醒了,乾脆起來走走比較暖和。」體會夜宿災區的涼冷,張秀美在白天鋪地板時,手腳更加勤快,希望及早完工,讓災民重拾家的溫暖。回到台北的家,抱著棉被睡覺那一刻,張秀美真想哭。

遠嫁台北二十年,張秀美依然最愛谷關。她說,東勢鎮是她家鄉的出入口,因此,當新莊「博士的家」緊急救災暫告一段落,她選擇到東勢國中救災指揮中心當志工。

「大家都指著九九峰,說它變成大光頭,對我這個自小在山上長大的人來說,格外傷心!」

巧的是,正在后里服役的小兒子,也因九二一震災奉派到東勢林場抬運屍體。「他告訴我,有的弟兄抬得太累,甚至腳力不支跪倒在地;大家也常沒洗澡,不過有慈濟的師姑、師伯送便當給他們吃。他還看到慈濟人幫忙家屬為往生者助念、入殮,白褲子都弄髒了。」

張秀美說,當兒子結束任務休假回家,她馬上抱住他,並且與他分享救災的心情。「想到兒子才二十一歲就接這樣的任務,我不忘告訴他:『你幫他們(罹難者),他們會感激你的。』」

「若沒加入慈濟,我大概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兒子。很多人知道我兒子在災區抬屍體,問我擔不擔心,我很有自信地告訴他們:『不會,因為我相信我的兒子做得到!』」

張秀美不僅能幹,也很有自信,她的自信對於在九二一震災中受創的災民,也起了鼓舞作用。一位痛失家產與事業的中年人曾對她說:「阿美,我若心情不好,最希望聽到的就是妳的聲音,你們慈濟人帶給我們很多歡喜。」

九二一震災之前,身為慈濟人的張秀美說她的心態是「有做,就好」;但現在她可是抱著「使命感」在做慈濟。「我要讓別人知道慈濟在做什麼,而且是時常給別人所需要的,而不只是去看看人家有什麼需要而已。」張秀美如此期許自己。

回頁首

慈濟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