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難民援助

 

敘利亞內戰八年,超過六百萬難民逃往鄰近國家,其中10至18歲孩童佔了十分之一。戰爭不只讓他們失去家園,也失去受教育的權利,「顛沛流離」尚不足以形容難民的生活。心繫被迫逃亡的孩子們,證嚴法師不捨也不忍:「從幼小的心態,去除掉仇恨的種子,讓他們化仇恨成為愛,讓他們知道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人愛護著他們。」

慈濟從2012年底開始,在接受敘利亞難民的多個國家中展開各種援助行動,2018年度執行項目涵蓋慈善扶困、教育援助、醫療協助,在在以「愛」為基石,希望這一個世代是敘利亞的未來,有一天他們終將踏上歸途,靠著知識和力量重建家園。

 

 

2018年土耳其境內難民援助467,943人次,包含:
慈善發放321,173人次
大學生家庭補助792人次
專業人力補助2,590人次
義診服務107,494人次
助學關懷5,894人次


2014年起,慈濟援助土耳其境內的敘利亞難民家庭,從慈善物資發放,並針對各家庭狀況提供各式不同濟助,而後成立滿納海學校提供孩童教育補助,再到醫療義診照護難民健康,截至2018年底,累計1,316,478人次;其中,滿納海學校的孩童教育援助,惠及108,530人次,而醫療義診服務則幫助266,814人次,另外以工代賑聘僱醫護、教育專業人才,累計補助5,002人次。

 

 

土耳其境內難民關懷

 

滿納海國際學校核准掛牌,敘難民學生文憑獲得認證。

聯合國難民署(UNHCR)在2018年度《全球趨勢》報告指出,戰爭、暴力、迫害導致流離失所的人數於去年再創新高,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比泰國總人口數還多;其中有52%是未滿18歲的兒童。

「教育不能等」,失學愈久,兒童愈難回到生活正軌。

在土耳其志工胡光中、周如意、余自成三人四處奔走下,2018年11月26日慈濟基金會於土耳其蘇丹加濟巿所開辦的「滿納海學校」,相繼獲得美國教育證認機構(Advance Education, Inc.)認證,也得到土耳其教育部核准成立,並於該日完成小學部、中學部、高中部掛牌儀式,改稱為「滿納海國際學校(El Menahil International School)」,開塞利省副省長阿里•烏斯拉曼與臺灣慈濟關懷團成員,共同為學校揭牌。

慈濟是土耳其境內唯一一個援助敘利亞難民學童教育的國際NGO組織,「滿納海國際學校」也是土耳其第一所以敘利亞全母語教學的私立學校。學籍從小學到高中,教學大樓擁有五十間教室。志工胡光中說,「這所學校對敘利亞鄉親不只是教育機構,而且是學習原諒與愛的療癒園地,也提供敘利亞教育工作者傳授知識,守護敘利亞文化的根。」

滿納海學校籌設人之一——敘利亞籍的主麻(Cuma)教授激動地說,不久前他以為滿納海學校已經不可能再存在了!但是,他永遠記得阿里副省長這麼說:「就算此刻我腳底下發生地震,也不會反悔,我一定會支持到底。」能夠持續辦學,主麻教授說:「我要把我的靈魂與生命奉獻給滿納海學校,因為這間學校代表的是重生。」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效成,也專程前往獻上祝福:「每個孩子都是敘利亞未來的希望,也是世界的希望!感恩所有幫助過這所學校的人,因為愛,把土耳其人、敘利亞人、臺灣人融合在一起;也因為信任,我們彼此幫助、相互照顧。我們無法幫助到所有的敘利亞鄉親,但我相信在小朋友心中種下愛的種子,有一天他們回到敘利亞,或者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幫助有需要的人。」

 

帶書逃難 圓滿求學夢

 

「我的家鄉阿勒坡是個美麗的城市,戰爭卻摧毀了它。」二十二歲的敘利亞青年阿哈瑪.傑內德(Ahmad Jned),秀出一張張家鄉原貌與兒時照片,回憶兒時,開文具書店並兼任自然科學家教的父親,都會將他抱在膝蓋上,念書給他聽,讓他深愛閱讀。美麗的市容、一群要好的同學以及住家附近打工的藥房,阿勒坡種種美好的景象,深深烙印他腦海中。

在阿勒坡十六年的成長歲月,因內戰爆發而轉變;父母為了讓高三的他繼續求學,安排他隻身逃往鄰近的土耳其。喜歡念書的他,行李箱裝的竟是沈甸甸的二十幾本書。

「空襲在我家附近投下第一顆炸彈後,大家趕緊跑出來救人,沒想到轟炸機折返,朝人群持續投擲炸彈,造成更嚴重的傷亡。」逃到土耳其的傑內德,為了救出父母跟弟弟,沒有踏進校園,而是跑到製鞋工廠擔任鞋舌車縫工,吃住全靠工廠,每天十二小時完成一千三百雙的鞋舌,四個月內攢下約新臺幣一萬五千元,將家人接到土耳其,一家四口租了一間兩房的陋房相依為命。

只要有工作,傑內德和父親就去做,以支付房租、家庭開銷與供應年幼的弟弟就學。2015年,慈濟與土耳其學校合作,讓街頭行乞或非法打工養家的敘利亞童工,繼續接受教育,九歲的弟弟進入滿納海學校就學,母親每個月前往發放據點領取生活補助金。

母親知道傑內德一直想完成中斷的學業,一次發放中,向志工胡光中提出請求。2017年11月,傑內德如願以償走下車縫臺,重返校園,上午在學校打工,下午當學生,假日當志工;預計2019年上大學的他,穩健朝著藥劑師的志向步步前進。

兩年前,傑內德與同樣來自敘利亞的工廠女同事結婚,「敘利亞戰爭不知道要多久才會平息,但我沒有放棄回祖國的心願,哪怕我在土耳其活到年老,我會送兒子回敘利亞落葉歸根。」傑內德每天五次的禮拜,為自己、為家人、為滿納海學校、為慈濟與證嚴上人,更為祖國同胞祝福,心中渴望的,是洗去大馬士革玫瑰花瓣上的人民鮮血,讓這熱情淡雅的國花在敘利亞國境世世代代盛開。

 

 

約旦境內難民關懷

 

八歲的敘利亞難民女童盧珍(Lugain Omer,左1),兩年前檢查發現她沒有成長荷爾蒙(缺乏生長激素),身高只有104公分,全身沒有力氣,父母親沒有錢為女兒治療。因緣際會之下,臺灣慈濟人醫會藥師幫忙尋找荷爾蒙藥劑。經過治療,原本瘦弱無力的她,現在還參加了跆拳道班,身高已經長到112公分。

2018年在約旦關懷難民重點以生活費補助、醫療補助、教育及就學補助為主要關懷項目,合計3,822人次受益。同時,並與與哈希米組織簽訂合作協議書,共同守護。

 

 

與哈希米組織簽訂合作協議書

 

2018年,慈濟第二年與約旦哈希米慈善組織(Jordan Hashemite Charity Organization)合作,推動塔拉博特社區中心(Tarabot Community Center)專案,包括資助馬夫拉克難民進修中心租金、安曼歐菈中小學(Aloula Jordanian School)助學金,以及共同為約旦及敘利亞家庭提供慈善、醫療及教育方面援助。當日在約旦哈山親王見證下,由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與哈希米組織秘書長代表簽訂合作協議書。

 

 

繼2016年底在舉辦跨國大型義診後,由臺灣、美國等地慈濟人醫會成員及志工組成的關懷團隊,於2018年7月22至28日再度於約旦進行義診。

此行結合臺灣、美國、約旦、敘利亞等國醫護人員,共同為敘利亞難民及約旦貧民提供醫療服務。並於7月25日,義診團拜訪聯合國難民署(UNHCR),與負責人討論未來的合作方向。

義診服務除安排內科、外科及牙科外,並新增婦產科、中醫科,且為提升女性鄉親就診意願,特別邀請女醫師參與服務。此外,人醫會醫師葉添浩根據前次義診經驗,特別準備了腹部超音波、心電圖、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及血氧機等儀器帶往約旦,讓內科、婦科的診斷更精準。

隨著敘利亞內戰邁入第八年,約旦難民營獲得的援助資源卻逐漸減少。義診團隊24、25日於扎卡省(Zarqa)阿紮來卡(Azraq)難民營進行義診,每位成員深知難民求醫若渴,每場義診近七小時幾乎不休息,即便是走廊也作為診間,大家抱持著「能多幫一個,是一個」願力,把握分秒為難民服務。兩天下來,共看診733人次,然而受到難民營有限時、限電的規定,團隊必須在下午四點離開營區,志工仍無可避免,一到結束時間只能忍痛拒絕難民的求診。

此次義診的第三個場地,選擇在北部馬夫拉克省(Mafraq)的難民進修中心舉辦。馬夫拉克省位於約旦及敘利亞的邊境,許多敘利亞人為躲避戰火而逃難至此。26日,以進修中心的學生及家屬為主要服務對象,27日則由進修中心派車,前往馬夫拉克省阿里拜提大學南邊的沙漠地區,接送遷居至此的難民與貝都因鄉親前來就醫。為期五天的義診2,439人次受益。

義診團也在當地志工帶領下,分別前往貝都因帳篷區、歐菈小學(Aloula Jordanian School)及慈心之家發放物資。慈濟約旦分會並於28日為義診團隊舉辦圓緣活動,幾位曾接受慈濟醫療援助的難民家庭,特地到場表達感恩。志工與醫師們看到曾飽受病苦折磨的難民,病情獲得改善,都覺得安心又安慰。

 

左:慈濟義診團前往約旦貝都因人的帳篷區探訪,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看到一位孩子以塑膠袋包裹受傷的腳底,趕緊為他清洗傷口、敷藥。

中:牙醫師李明儒必須趕在難民營停電前,為最後一位孩童完成診療。美國人醫會醫師廖敬興負責照明,花蓮慈院牙醫師李彝邦(左一)也來幫忙。

右:大林慈院急診部主任李宜恭(右一)於約旦馬夫拉克進修中心義診現場,坐鎮在掛號區進行檢傷分類,並將病症先寫下來,加快各科醫師後續看診速度。

 

塞爾維亞境內難民關懷

 

2015年,約有105萬來自敘利亞、伊拉克與阿富汗的難民。塞爾維亞承接最多難民過境(近58萬人),12月臺灣外交部致函,請求慈濟援助塞國與難民困境。2016年起,志工持續關懷塞爾維亞境內的國際難民,除了協助供餐之外,也配合季節發放衣物。

2018年5月下旬,來自英國、德國、奧地利、義大利、波士尼亞等地慈濟志工前往塞爾維亞,與當地志工,分別於阿德塞微西(Adasevci)、普林斯博瓦其(Principovac)、克爾尼亞察(Krnjaca)及歐普(Obrenovac)等難民中心,發放短衫、短褲等夏季衣物。

 

 

9月4日與塞爾維亞難民及移民事務委員會(Republic of Serbia Commissariat for Refugee and Migration)簽署「文具用品合作發放備忘錄」,志工於9月4日至6日分別前往克爾尼亞察、普林斯博瓦其、阿德塞微西、基金達等四處難民營,發放536份文具用品給孩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