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益

 

青少年是社會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人生的希望。

在慈善發展的領域中,「永續發展目標」是未來全球援助工作的基本綱領,年輕世代扮演重要的角色,將專業能力融入創新觀點,創造社會影響力。

全球化的趨勢,臺灣青年世代逐漸走向國際時,本會推動「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以「公益孵化」及「永續發展」為計畫核心,促進青年投身公益並關注慈善議題,除分享慈濟既有經驗及資源外,更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投入,創造資源媒合及建構多元學習平臺,讓年輕世代的觀點與力量能有所發揮,一同關心我們所在的土地與全世界需要被幫助的人、事、物,進而發揮人生的良能。

除了原本進行中的各項青少年營隊、志工隊等,2017年起辦理「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2018年度深耕「公益孵化」之概念注入計畫,以「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孵化與培力」為方向,培養臺灣社會創新行動人才,並朝「公益教育」、「公益研究」、「公益基金」與「公益孵化」四大面向邁進,結合當代議題趨勢與慈濟在公益領域長期深耕的經驗,為臺灣青年打造公益孵化與實踐行動的平台。

 

青年公益參與 校園公益孵化

 

01.慈悲科技創新競賽
帶動在校青年研發注入創意新血,激發創新發明新思維。徵求以環保為主軸,研發創新且具體可用的作品,有效解決慈善或醫療相關議題。

 


 

慈濟基金會與慈濟科技大學共同合辦的「2018第二屆全國慈悲科創新競賽」,在10月6日舉行,本競賽以環保為主軸,慈善或醫療為研發主題,由奇匠國際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廷暐、大愛感恩科技研發部陳意容、工研院技轉中心副主任劉智遠擔任評審委員。

在48組隊伍參賽中,經過嚴格評審與仔細挑選後,第一名獲獎隊伍為臺灣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成功大學三校聯合發表的「電漿科技在生農領域之應用」,幫助在地農業發展、同時兼具友善環境;第二名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心心相繫Plus」;第三名為遠東科技大學的「回收廢棄光碟基材用以製作救災物品」

 

 


 

02.青年公益實踐計畫
鼓勵年輕朋友投身公益實踐並關注慈善相關議題,為世界挹注更多正向影響力。藉此發現年輕世代的觀點與力量,除提供獎助金外,更結合專屬業師的輔導與培力課程,讓青年公益計畫更容易付諸實現。

 


 

6月8日在臺北市西門紅樓二樓劇場舉辦Demo Day發表會,協辦及合作單位的代表於團隊簡報後舉牌,盼藉此讓更多青年公益團隊能與相關媒體及單位連結。

「第一屆青年公益實踐計劃」十組獎助團隊12月16日在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進行成果發表會,透過海報向社會大眾介紹他們計畫的理念、成員、核心任務、社會影響力與未來展望。

 

 

【慈濟第一屆「青年公益實踐計劃」具體成效】

 

《Factory NextGen》翻織世代:新北紡織群落再生計畫

 

.推廣中小型代工製造業及職人價值:完成8篇短文及6篇專文,瀏覽超過四萬人次;拍攝世代交流影片2部,超過2,400人次觀看;整體計畫串聯12個社群。

.辦理青銀共創職人教師培訓課程:辦理3場共同製造工作坊,超過30位職人及學生共同參與,提升職人自我認同價值,促使世代對話與互動。

.協助工廠轉型:辦理「工廠裡的才藝教室」,完成三種職人課程規劃,開設10堂課程,累積共40小時,超過70名學員參與。

 


 

《格外農品》全國第一座共享工廠

 

.接觸農民與小型加工業者,辦理30場食安講座,完整了解加工與銷售的問題點,並建構討論機制,媒合農友與加工業者的平台。

.成功採購並處理格外品(過剩或賣相不佳之農產品)達6.7噸,相較去年成長310%,整體銷售量較去年成長220.5%。

.成功與9位友善耕作之農友合作,合作耕地面積達193公頃,相較去年成長144%。

 


 

《Ubag二手袋循環計畫》Ubag二手袋循環計畫

 

.共與81間店家合作,主動詢問並提供二手袋服務,提供多元捐袋管道。
.製作三支形象影片,超過7,200人響應二手袋循環行動,今年使用超過7,000個二手袋,取代塑膠袋。
.訪談捐袋者和店家之需求,成功建構「捐袋資訊平台」,方便店家及民眾了解二手袋供需及服務內容,方便統計其使用率。

 


 

《改變世界大推手》老屋新生

 

.成功結合教育創新活化老舊建築,結合教育與3所大專院校、1所國民小學進行跨階段教育合作,共296位師生進行教育創新。
.舉辦30場工作坊、2場小旅行、7場講座及3檔展覽,共2,700人參與空間活化再利用之公民行動。
.開啟跨齡跨域串聯交流,28場與公部門、學校單位及民間團體對話,共550人參與;並辦理25場分享,觸及1,150人以上。

 


 

《遠山呼喚》為世界種植教育:扭轉900位受災孩童的教育環境

 

.整合教學經驗的校長、在地的政府官員、學校英文老師,組成了在地的團隊,設計適合孩子與社區結合的英文課。
.孩子從僅會說Hello,到如今能上講台完成三分鐘的短講;從僅能寫出單詞,到能查找字典並完成90%的生難字詞理解。
.75%的家長主動出席英文課堂,親自參與並了解孩子的學習過程;超過9成的家長主動與在地教育團隊聯繫,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

 


 

《Skills for U》用技能與社會對話技職國手活化老舊校園

 

.技職教育向下扎根:辦理技職國手展演3場、既能體驗工作坊8場、互動式講堂2場,超過500人受益。
.技職國手團隊到偏鄉服務:前往大鵬國小打造貨櫃屋展演空間,並活化周邊廢棄場地;帶領7位學生共同參與實作,已有近百人使用此場地進行教學,並連結12位高職生參與。
.成果展辦理:於學校、臺北創客嘉年華、臺灣教育科技展、新北Beats特展,多家媒體通路採訪,讓技職被看見。

 


 

《社團法人臺灣行動兒童療育協會》新竹兒童早期療育計畫

 

.建立早療防護網:於5間衛生所提供諮詢或宣導資料,設置2個親子陪伴空間;並與30間幼兒園建議聯繫,提供簡易篩檢與諮詢;和2個公單位、4間醫院與8個民間團體共同支持早療家庭。
.建置復健媒合平台:成功媒合4位職能治療師及1位語言治療師,並提供28位發展遲緩兒童復健療育。
.設置親子陪伴空間:於尖石鄉、五峰鄉各辦理4場社區親子活動,約40人次受益。

 


 

《搖滾爺奶說書趣》搖滾爺奶說書趣

 

.辦理6次銀髮說書技巧訓練,培養42位專業搖滾爺奶說書隊友,超過180人次受益。
.成功帶領爺爺奶奶進入不同場域進行說書,連結30間友善咖啡廳支持,辦理64場,192人次爺奶出席,觸及約近2,000人次民眾。
.每個月辦理繪本共讀,挑選出11本繪本及設計美好老年之教案,參與人數達330位。

 


 

《健康秒懂狂人》創新衛教,翻轉醫療

 

.製作超過113部衛教影音,破解健康知識迷思及相關預防保健知識,提升民眾健康識能。
.成功與30餘間醫療院所合作,透過自行開發之共享系統,安裝於候診間及影音設備,提升民眾基礎醫學知識。
.社群媒體觸及5,000多位民眾,平均每支影片觸擊率約6,000人次觀看,超過67萬人次觀看相關衛教影片。

 


 

《幸福食間》打造偏鄉弱勢孩童的幸福時間

 

.聘請專業烘焙教師,指導受助學生技能,合計辦理31場次,465人次學生受益,成果發表吸引逾200人次參與。
.結合原有課輔與陪伴機制,增聘在地課輔教師,成功降低師生比,學生課業成績平均成長10%,生活常規顯著進步。
.辦理觀摩活動,提供弱勢孩童參與連結相關產業之機會,共參訪6畜產業,超過264人次受益。

 

青年公益教育 永續學習養成

 

01.創心小聚
透過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工作坊,啟發青年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並學習到17項永續發展目標對應之執行團隊與組織。

 


 

總共舉辦六場次,分別在臺灣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慈濟大學、逢甲大學及清華大學。

5月22日在成功大學舉辦「用新的角度發現問題」,學員在分享討論中,找到與自己關注同樣社會議題的夥伴,進而更有信心去實踐。

 

 


 

02.未來思塾
為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之前導教育訓練。鏈結臺灣在地社群,透過辦理講座分享、體驗小旅行、工作坊,帶動年輕朋友了解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社區營造、在地文化、救災科技等議題。

 


 

鏈結九場次不同議題之活動,包含:「一起下田趣,行走在地農村!」、「玩出永續共創未來」、「玩設計!防災包的想像」、「地方創生X青年返鄉」、「探索X激盪X逃園」、「繭裹子X公平貿易」、「綠藤生機×友善環境」、「玩設計!防救災包的想像」、「Relab×媒體創新」等。

4月29日場次,以「友善環境」為主題,三十位青年報名走訪宜蘭行健有機夢想村,體驗種稻與採收玉米筍。

 

青年人才培育 體驗訓練與薪傳

 

01.救將!防救災體驗營
凝聚網路世代對災害的認知與共識。

以「災害援助」為主軸,結合災防人文、慈悲科技課程,以「實境任務演練」主題式課程,深入災前、災中與災後的科技與資訊應用。

 


 

有別第一屆紙本演練,第二屆營隊啟用「救將協調中心行政日誌」線上Ragic系統做管理,讓安管資通及物資管理組組員管理工作日誌及物資的串連,也協助基金會驗證系統穩定性。

 


 

02.慈青幹部訓練營
慈青幹部薪傳營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於1992年5月31日正式成立。這是由一群來自全球各大專院校學生所組成,各地的慈青以各種方式參與慈濟活動,並將真善美的人文精神與大愛無國界的理念,經由各種形式的活動與彼此間的交流互動,在校園中落實,期許利用課餘時間做慈濟、培養悲天憫人的胸懷,並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互相學習成長。

 


 

第二十三屆慈青幹部薪傳營,從1月26至30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共有來自全臺及大陸等地慈青及工作人員228人參加。

慈青學員歡喜做福利社會的事,但不了解佛法;所以,這次薪傳營安排很多課程,講述靜思法脈。讓他們由淺入深,藉此更了解慈濟宗門,才能依循慈濟理念來行善。這是今年課務組的用心安排。

目前是牙醫師,在高雄醫學大學研究所就讀的李姿瑩,雖然課業與職業兩頭燒,她還是排除萬難,勇於承擔此次2018慈青薪傳營協調組窗口。她說:「慈青承擔工作人員的人力很吃緊,但我願意像雁群高飛,為大家領頭擋風、逆風而行,成就這次的營隊。」

「全球慈青日暨海外慈青幹部精進研習營」於12月21至26日在花蓮靜思堂、靜思精舍舉行,來自12個國家、291人參加,共同確定年度目標及推動方向,以及各國慈青活動的規劃等。

兩岸青年永續領袖營,2018年7月31日在四川登場。包括了臺灣慈青,以及大陸青年志工,一同策畫,也將一起合作,舉辦兒童營隊。慈青鍾岳勳:「希望能從我們自己,不管是我們自己能力不足,自己有所學或他們不知道,我們都能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們。」慈青蘇微淇:「每個人在每一堂課都是領導者,所以我們在這團體中,怎麼帶給大家這個想法,讓大家有向心力,到四川表現出我們最好的一面。」如同家人許久末見面,在遊戲中,建立好默契。也在摩擦中,找到相異之處,學習包容和諒解,彼此相互學習。

 


 

03.暑期聯合國專案實習
培養慈濟學生國際觀同時促進學生對志業體的了解,2017起,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通過評審的學子,即可與聯合國專案組一同參與國際論壇與學習國際平台間的互動。

2018年暑期聯合國專案實習內容,包含參與學習參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高階政治論壇、參與聯合國專案組互動的組織會議、參與紐約、華府及加州志工活動,並與美國慈青慈少一同參與青年大會。

 


 

教育志業 培育慧命磐石

慈濟學校本著「慈悲喜捨」為校訓宗旨,培育高智慧、造福人群之人才,不僅提供偏鄉學子就學、就業,進而照顧貧病老,下是慈善根力,利益斯土,蘊育學子慈悲良善,造福鄉里。

臺南慈濟高中榮獲教育部「2018年品德教育特色學校」及「2018年度全國生命教育特色學校」肯定。

品德教育推動配合多元創新的課程教學與活動建立兼具「品德、品質、品味」的優質校風。除了從課程及體驗活動中實踐,也從言教、身教、境教、制教四管齊下來著手,並且從「肯定自己」、「尊重他人」以及「愛護環境」三個面向引導孩子去學習,從苦難中體會自己的幸福,在環境中省思自己的責任,並自服務中學習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積極回饋家庭、社區與社會,進而產生對永續未來的責任與使命,成為有素養與能力的世界公民。

除此之外,國小部更入選行政院農委會「第四屆水土保持酷學校」,水土保持從教育扎根,臺南慈中期許落實愛地球,愛環境的教學,孩子也能成為種子,帶動更多人守護環境。

 

 

青年創新服務

 

青少年福利推動,本會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全發展「珍愛生命,健康學習」為目標,透過種種服務過程的體會與行為引導,培養青少年自信,建立正確價值觀、生命觀,並發揮人生的良能。尤其,青少年階段的學習與成長強調化育與引導,透過環境學習、同儕學習,以團體動力為方法,舉辦多項團體成長活動,將人與環境相互融合。再者,成立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以下簡稱「慈青社」)、慈青籃球隊等,另也針對大專院校服務性社團進行補助,提升青少年學習服務的機會,例如:投入環保回收、醫院志工、人文交流、訪視貧戶等志工行列,透過各項活動與研習的參與,體驗學習志工經驗及同儕影響力等。

 

青少年成長班體驗生活

 

大手牽小手 一起護地球

彰化青少年成長班帶著國、高中生到鄰近的王功漁港海邊淨灘,這次共撿出1,101公斤垃圾、21.4公斤寶特瓶、5公斤塑膠袋、165公斤可回收物,將環保理念落實到身體力行。

桃園區親子成長班則精心策劃,前往觀音濱海遊憩區,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走出戶外體驗彎腰撿拾垃圾,淨灘護大地還給自然清新乾淨。

頂著風,烈日下彎著腰撿拾散落於海洋或大地的垃圾,這一堂深刻體驗的環境教育課程,讓學員們體會到垃圾輕易的隨手一丟,卻造成生態環境的浩劫,學會環境保護從自身做起,停止垃圾汙染,更帶動家人朋友一起親海、守護海洋與大地。

 

 

志工體驗 不一樣的青春記憶

彰化慈濟青少年成長班滿十五週年了,藉由每個月不同活動,讓青春期的孩子「做中學、做中覺」,在志工活動中體驗人生百態,學習反思,進而找到人生目標,發揮潛能,過一個不一樣充滿有意義的青春記憶。

11月11日上午,在彰化靜思堂三樓視聽教室緊急救護技術CPR課程;下午在彰化藝術館廣場舉辦露天音樂會,因音樂陪伴吉祥和寶祥養護中心的阿公阿嬤。「吉祥養護中心」執行長林秀如說,「我今天終於知道慈濟傳說中長生不老的秘帖是什麼,原來就是愛!志工帶者滿滿的愛,所以每個人都非常有青春活力,不會老,太開心了!希望每年都有這樣的一個盛會,讓你們的愛給我們,讓我們的長輩也享用你們長生不老的秘帖,能夠身體健康、如意!」

 

 

慈籃聯誼會團隊合作為攻略

 

有別於一般的籃球賽,不再只是比較分數上的輸贏,要贏得的是團隊合作的快樂。同時,利用時間到環保站、醫院等處做志工,讓自己不同的生活體會與回憶。

 

 

慈濟青年走出舒適圈

 

慈濟泰國分會,每個月都會為停留在曼谷的難民,舉辦義診服務。2018年8月5日義診現場,有很多志工前來服務,特別是慈濟大學的學生,年齡與難民孩童相仿,陪著他們,讓他們在等候家長看診的時間,多了很多樂趣。

艾順琴,她來自泰北回賀村,原本是慈濟的照顧戶,現在翻轉手心,最想體會的就是助人為樂,她說:「有一句靜思語有說過,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想要把我的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把握時間,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做善念的事情。」

跟艾順琴一樣,在這次義診中都把握因緣付出的這群年輕人,是慈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的學生,利用轉往清邁慈濟學校實習的空檔,當志工拓展視野。余亞瑾表示,「這是一個小孩給我的,她說她覺得跟我互動的時候,感到很開心,所以她剪了一個小愛心給我,然後把它放在這裡,是因為我覺得這樣更貼近他們,把她的心我有收到,然後我也把我的愛心分給他們這樣。」

鄭憶淳同學表示,「我覺得做慈濟是很好的事情,因為我們能幫助苦難的人,如中文所說,見苦知福,我們看到比我們過得苦的人,就會體會到自己很幸福。」

除了在義診活動中的服務,慈大學生也推廣茹素,希望更多人用實際行動幫地球降溫。

 

 

感飢12 送愛國際

天災無常,人心不調,慈濟學校除了每日的祈禱外,也因應國際重大災難,讓孩子了解怎麼去幫助災民,怎麼讓他們能夠有家、有學校可以讀書,透過這樣一個課程引導,啟發孩子的善心跟悲心,開始學習手心向下,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

9月28日印尼蘇拉威西島發生強烈地震,引起嚴重的海嘯災情帶走一千多人性命;慈大附中老師帶領孩子同聲為災民祈禱,孩子們起悲憫心決定一日一善念為災民祈福,並發起義賣活動,募集更多愛心援助印尼災民蓋房子。

創校十九週年校慶慶祝大會,以「慈中十九、長長久久;大愛護地、青春亮麗」為主題,鼓勵師生以強健的體魄,服務的熱情,迎向世界。12月21日發起「感飢12送愛國際」活動,邀請親師生、泰北清邁慈濟學校,還有與慈中簽訂姐妹校的韓國養雲高中師生等,2,834位大小朋友一同透過飢餓12小時,感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而南投霧峰國小300名師生及花蓮高中、花蓮女中、花蓮工商、花蓮農工則於12月底接續響應,以實際的體驗與行善活動來迎接新的一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