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家庭扶助

 

.個案提報
.長期生活補助
.居家關懷
.短期急難補助
.醫療補助
.房屋修繕
.喪葬補助
.節慶關懷
.冬令發放暨圍爐
.助學金補助
.獎學金頒發長期生活補助

 

支持服務 扶困脫貧

 

時代變遷,臺灣社會家庭型態朝多元發展,加上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問題,家庭支持系統與因應能力逐漸式微,而弱勢家庭各面向關懷需求,環環相扣,如飲食與居住影響健康,健康影響就業,就業影響經濟,經濟影響教育、教育影響心靈…等。

本會扶困對象是以「家庭」為單位,從出生到老各年齡層的「全方位」關懷面向,透過全人、全家、全面、全程關懷陪伴模式,依著訪視工作中看見的需求,直接、務實、即時提供照顧,如長期經濟扶助、居家關懷、急難補助、房屋修繕、獎助學金等等,提升家庭功能,並輔以多方案的多元照護,本會以社區弱勢家庭守護者為目標,並與政府及民間網絡連結,2018年在各地社服組接獲提報個案約有1萬5000件,提報或轉介來源則有64%為個人提報包含個案、鄰居親友、慈濟志工等。餘為組織或團體轉介,7%來自政府機構,10%是醫療院所,民間社福機構有5%、學校有4%。經過提報或轉介,再透過團隊訪視,提供弱勢家庭經濟支持與多元化服務,補綴社會安全體系的缺漏。

分析慈濟每月長期關懷的家庭,單親家庭占26%、單人家庭15%、獨居長者家庭12%,皆高於臺灣家庭型態百分比(依主計處數字比較);從家庭成員特質分析,35%為兒童青少年、14%老人、成人扶助人口中23%罹患疾病及身心障礙,秉持「教育脫貧」的理念,針對家庭貧困的學子,提供助學金、獎學金,健全家庭結構的不足、增加支持力;更關注課堂外的日常生活,透過各項營隊活動、團隊陪伴,分享生活教育,讓弱勢的學子有更多學習的機會。助其完成基本學歷,能有謀得收入穩定的職業,進而緩解家中經濟,脫離貧窮,也為社會培植人才。

 

長期陪伴 勇敢上路

 

因神經病毒感染無法行走,藍先生吃、喝、拉、撒、睡都在地上解決;他個性霸道,不高興就翻臉,親友不理他,志工也曾被罵到哭,但在第一年,志工幾乎是天天訪視,也漸漸打開藍先生心房。2015年透過人醫會雙溪義診,後送臺北慈濟醫院,數度進出醫院治療。他積極復健,往返慈院復健,也以「慈濟幫助我,我要自助,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為信念,克服身體上的辛苦、距離上的遙遠。近5年的陪伴,現在的他,笑口常開,知足過生活,還能做環保資源回收、投竹筒助人,當個快樂志工。

 

 

房屋修繕 搬離牛棚

 

樑柱斑駁,房屋老舊,三坪大的牛棚,連廁所、廚房及衛浴設備都有,這好像臺灣四、五十年代的場景,若不是親眼目睹,很難相信這兒有人住。

63歲的許先生與印尼籍妻子,帶著高二的兒子及幼稚園的女兒,就是這個「家」的主人。家中的經濟全仰賴許先生一人,當他被診斷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讓原本收入就不穩定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雨天時,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颱風天時,擔心屋瓦被風掀起;遇地震時,又害怕牛棚倒蹋。慈濟接獲村長提報後,決定為這一家人整修遮風避雨的家,2017年11月10日開始修繕,搭建兩房、一廳、一廚、一衛浴;2018年1月7日舉行入厝儀式。2018年這樣的修繕個案共有242件。

 

 

醫療補助 長期陪伴

 

84歲,獨居的王爺爺,早年離婚,兒子35歲那年因肝癌往生,女兒與前妻居住,多年來爺爺鬱鬱寡歡居住在堆滿雜物的鐵皮屋中。

四年前,經慈濟會員提報,表示王爺爺罹患攝護腺癌,看病後無法負擔醫療費用,希望慈濟能關懷。期間,爺爺總是客氣的不讓志工協助清理住家,「這樣的環境怎堪年邁又生病的長者居住!」始終是志工掛心的事,不斷動之以情,終於爺爺同意讓志工改善居家環境,修建簡潔明亮的住所,裝上抽風扇,空間也不在悶熱。

為了讓爺爺能走出家門,多與人互動,除了噓寒問暖外,志工也帶著爺爺到環保站做志工,更安排同年齡的劉爺爺與黃爺爺到家中過中秋。三位八十多歲的長者,一見如故,細數年少往事、話家常,三人成為好朋友還以兄弟相稱,創造手足之情。

從單純的醫療費用補助,到生活環境改善,到心靈陪伴,王爺爺把志工當作自己的子女,訴說心事,不孤單。2018年慈濟提供短期生活補助、醫療補助等共有15,502個家庭,動員志工66,670人次。

 

 

冬令發放 圍爐過好年

 

以各地會所為據點,於農曆春節前夕,為長期關懷弱勢家庭辦理「冬令發放與圍爐」,2018年全省共辦理48場次冬令發放,備辦素宴邀約陪伴25,941個弱勢家庭圍爐團圓;同時,發放生活補助金、年節紅包、義診健康關懷,剪個新髮型好過年,並準備了春聯、惜福衣物、康樂活動等,111,081人次志工與弱勢族群家庭,提前迎新年。在2018年底跨越2019年的冬令圍爐,改以「慈善物資卡」替代過去的發放物資,讓攜家帶眷或者獨居的長者,可以輕鬆帶卡回家,就近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物資。

 

 

教育脫貧 翻轉弱勢

 

臺東泰源部落的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阿嬤與四位孫子女共住在這裡。阿雅是四名孫子女中的長孫女,家裡各種大小事都仰賴她協助,然而在阿雅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想成為護理師,然後賺錢回家幫阿嬤減輕負擔。

或許是子女曾經的叛逆,在阿嬤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她怕阿雅離家之後會變壞,就再也不回家了……。為了讓阿雅能圓夢,學校師長、志工等等,一次又一次的勸說,但是阿嬤仍是一次次的拒絕,最後才終於說服阿嬤同意讓阿雅繼續升學,而阿雅也很爭氣地考取護專,朝夢想而前進。同意讓阿雅升學的阿嬤,心中仍然還是覺得擔心害怕,擔心阿雅出去之後會學壞,害怕她就這樣一去不回。

而這分擔憂,被細心的慈濟志工發現了,於是師兄師姊們就組成了176公里長征團,從臺東至屏東,帶著阿嬤陪伴阿雅踏上這條得來不易的求學路,也安排阿嬤與未來將會在當地陪伴阿雅的師姊們相見歡,讓她安心、放心。

最後,在幫阿雅搬好宿舍,要回家時,阿嬤看著阿雅說到:「認真讀書阿嬤就很高興了!加油喔!要加油!看不到阿嬤了,沒有地方撒嬌了,怎麼辦?」濃烈的不捨與擔心,祖孫之間第一次的分離,是不捨,但卻充滿希望的。期許阿雅可以展翅高飛,飛向夢想,將這眾人齊心說服阿嬤的精神及四海而來的愛心資助,化作高飛的動力,完成夢想。

 

“助學生阿雅:「護理師是我的夢想,我希望可以順利畢業,然後考上護理師執照,不是三、四萬嗎?很多,我一個月的話就寄兩萬回家,阿嬤就減少負擔。」”

“林阿嬤:「認真讀書阿嬤就很高興了!加油喔!要加油!看不到阿嬤了,沒有地方撒嬌了,怎麼辦?」”

 

 

 

“新芽獎助學金得主阿文同學:「在與林義傑對談時我有得到一些啟發,但真正促使我留下的,是身旁所有人對我的期待,別人都沒有放棄我,那我就沒有放棄的權利!這想法一直讓我走到今天」”

 

 

阿文的父親在他年紀還小時就去世,留下三兄弟皆是由祖母照顧長大的,從2004年起慈濟關懷至今已14年。又因祖母年事已高,不便照顧孩子,從小即由慈濟志工從旁輔導,教導他們做家事、過生活,也提供參考書等等資源幫助學習,幫孩子報名參加大愛台主播營、臺北101大樓參訪等等,希望能接觸與生活環境不同的事物,開闊視野。原本希望能成為田徑選手的阿文,因運動傷害讓他萌生了退意,慈濟志工便安排馬拉松好手林義傑與之見面來勉勵他。

「慈濟代替了我的父母,充滿了我的童年時光,很多第一次都是慈濟師姑師伯,帶我去的,我寒暑假都會回到雙溪高中,去協助老師教導田徑隊,在場師姑師伯們都是夢想推手,謝謝你們推了我一把,讓我可以到現在這個地方,修師資培育為了我當老師而努力,謝謝師姑、謝謝師伯。」

目前就讀體育系大三的阿文,在大學期間持續參與服務性社團回饋社會,寒暑假也回到母校去當田徑隊訓練的助手。阿文立志要成為一名老師,在自己所能的範圍內,盡全力的回饋社會、幫助別人,成為別人的夢想推手。

 

 

林同學就讀長庚大學醫學系,弟弟就讀長庚大學中醫系,讓人誤以為他們家境應是優渥。然而,由於父母親離異,加上經濟情況不佳,學費貸款而來,生活費也是四處借用。三年多前,阿嬤急需醫藥費,兄弟兩人來到臺中靜思堂尋求協助,從此和慈濟連上了線,成為慈濟長期照顧的對象;從小就成績優秀的兩人,更成為新芽獎學金的常勝軍。

新芽獎學金頒獎活動上,林同學現身說法鼓勵身處逆境中的學子,「我跟我弟一路上都靠社會各界的獎助學金。」兄弟倆從不自暴自棄,且奮發向學,在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上,林同學告訴大家,「在你一無所有的時候,至少還可以念書,那就努力把握機會用力學習,不要放棄。」他也因為感恩一路上社會各界及慈濟人的長情陪伴,兄弟倆也常參與冬令圍爐、骨髓驗血等等志工活動,把握服務的機會。

 

“新芽獎助學金得主林同學:「沒關係,我什麼都沒有,但至少讀書還可以,那就用力讀書這樣,我覺得說,每個人面臨困難,可是至少還有教育這條路可以走的時候,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去嘗試一下,而不是放棄教育這條路。」”

 

餐費補助 營養補給

 

一份簡單的早餐,不只是在填飽肚子,也對孩子的身心靈成長有所助益,鼓勵孩子能積極向上。每日享用營養早餐,同學都很開心,有同學表示,「吃完早餐,讓我有力氣面對一天的挑戰」,也有同學表達「感謝善心人士的幫助,讓我每天可以享用到美味的早餐」。

偏鄉教育資源缺乏,慈濟與臺東縣政府合作,針對弱勢學童補助營養早餐至今已四年,讓經濟困頓之學童能每天都有營養的早餐,家長也能安心。

 

 

偏鄉人才培育 夢想起飛

 

臺東縣立泰源國民中學,位處東河鄉北源村偏鄉山區,距離臺東市約45公里路程,村落內中壯年人口外流,學校棒球隊全隊58名隊員,其中90%為原住民、5%為新住民子女。2006年創辦球隊的呂明煌主任表示,這支棒球隊的成立,是為了拉拔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他們都是隔代教養、單親、貧困或外配新娘的孩子,還有些是寄養在親戚朋友家,無人託付的孩子,因此他們每逢寒假暑假及假日,離開學校就連吃飯都成問題。呂明煌主任心中非常不捨,為了照顧這群青少年,就組成這一支「包吃、包住」的棒球隊,而呂主任及二位教練全年無休陪伴,白天是教練、晚上變舍爸。

2016年起,慈濟開始支助寒暑假期間棒球隊員集訓伙食營養費,2018年6月第一批由慈濟資助三年22位孩子畢業了,志工準備運動帽、襪給棒球隊同學作為畢業禮物為孩子授帽,期盼孩子踏出校園後,未來日子的一路平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挑戰與考驗,永遠記得該有的態度與堅持。慈濟也將持續支持球隊這群努力不懈的孩子們,讓他們安心打球,全心築夢。

在屏東,慈濟與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合作,針對屏東縣家境清寒之弱勢家庭子女,於學科、才能與體育競賽等方面有優秀表現者,研擬全面與全程的培育計畫,使弱勢家庭具有優勢專長的學子能有機會堅持理想,實踐志向。同時,針對合作培育重點學校,持續落實以慈濟人文為基礎的品德教育,希望每一位受照顧的學生,都能像一顆種子一樣,逐漸長成茁壯,朝著目標努力。2018年合計支助35所,提供196名學子吃得營養健康、活力十足。

 

 

慈濟科技大學為慈濟教育的第一所學校,於1989年創立,並自1996年起成立原住民專班,2018學年度學生3,057人,原住民族學生人數787人,佔25.74%,至今共培育逾1,600名原住民族學生,慈濟基金會補助金額更超過4億元。並自108學年度(2019年9月入學)起,奉教育部核准,不再侷限原住民身份,額外再招收30名新住民子女的五專護理科獎助生,尤其,為了避免原住民族生或新住民的子女,因身份或家境差異,導致同儕排擠、對立或衝突,學校刻意將一般生、原住民族學生與新住民子女共同編班,學習接觸不同族群、尊重多元文化。

 

 

Top